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8790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发展的实质。通过合作探究正确理解发展的普遍性。通过合作探究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观点领会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发展现象,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树立发展的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重、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自主预习】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

2、长的_和上升过程。(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_、_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_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_的。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_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的_是前进和上升的。判一判发展是变化,任何变化都是发展。_选一选下列生活现象体现了发展的是()经

3、济发展、社会进步街头算命到电脑算命文化创新、知识更新生产工具的改进恢复计算机系统【讨论与探究】探究点一什么是发展的普遍性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抓并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十七大首次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次重大完善,是党深入贯彻落

4、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最新实践成果。问题探究“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今天正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一现象蕴含着什么哲理?_【方法、技巧总结】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看不到联系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典例训练例1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雾,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事

5、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存在的理由相对和暂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A BC D【迁移拓展】探究点二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日本政府推动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急转直下。日本政府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责任,其首相安倍晋三更是鼓吹所谓“价值观”外交,意欲联合东盟国家围堵中国,并多次高调宣称要对抗中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理事会上发表演说,公开指责中国侵入钓鱼岛的“日本领海”,并企图改变南海现状,这些正在成为地区不稳定的因素。问题探究日本政府的错误行为造成的东北亚紧张局势属于事物的发展吗?为什么?_【方法、技巧总结】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但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不

6、一定就是发展。(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但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而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反之,则不是发展。典例训练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刘禹锡的诗。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 BC D【课上训练】1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7、()青藏高原海陆变迁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世界就是一个轮回,始于何处,回到何处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A BC D2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调研座谈会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工作的重大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定位表明()A人的思维是变化发展的B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人的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D人的认识支配人类社会的发展3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

8、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C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4从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自然界是发展的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A B C D5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9、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 B C D答案精析走进生活思考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诱思自主学习区一、1.(1)前进(2)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发展3由浅入深发展想一想不是。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二、1.前进和上升2总趋势判一判错误。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选一选点拨合作探究区探究点一问题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生态文

10、明”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典例训练例1B“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雾,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探究点二问题探究不属于事物的发展。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的变化,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日本政府的错误行为造成中日关系倒退,东北亚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是一种倒退的变化,不属于发展。典例训练例2D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古诗的寓意。题中诗句都强调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1、,体现了发展的实质。均符合题意。演练当堂检测区1C是圆圈论的观点,没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应排除。2B本题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要求。3C本题体现了国家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项符合题意。规律不可以被改变,A项观点错误。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就是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D项观点错误。B项不是哲学道理,排除。4C材料体现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符合题意。它是社会事物的发展,不是自然界的发展,排除;表述错误,只有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故选C。5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故入选;说法绝对化;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故入选;说法绝对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