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三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88785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三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三章.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一、填充题 P174)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承认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P179)2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P172)3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 P173)4 民族风俗

2、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 无形 )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P173)5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 阻碍 )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P170)6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 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P177)7 民族风俗习惯的(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 P172)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

3、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A 一种突变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C 民族的进化 D 民族的发展 P176)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 传承性 B 演变和发展 C 变异性 D 传承性和变异性 P177)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A 原则性

4、B 灵活性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D 前瞻性 三、多项选择题 P179)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P176)2 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P171)3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

5、特性包括:( ABCDE )。 A 民族性 B 群众性 C 传承性 D 变异性 E 敏感性 P170)4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A 遗传原因 B 自然原因 C 经济原因 D 历史文化原因 E 宗教原因 四、辨析题 1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 P174)2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P177)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 P177)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 五、论述题 P178)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