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7021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宾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阳中学2018年春学期3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命题:卢启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 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 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 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 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答案】D 2. 恩格斯这样评价梭伦改革:“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犯所有制”的是A.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 建立“四百人会议”D. 鼓励发展工商业【答案】A【解析】

2、梭伦通过立法,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这是用行政手段“侵犯所有制”的重要举措,故A正确;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错误;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四百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了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错误;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的措施,包括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3.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3、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 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中立的特点,即试图通过法律的途径,超越贵族和平民狭隘的集团私利,来化解社会矛盾,即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故C项正确;A只涉及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D只涉及平民的利益,与材料中“尽力帮助所有人”不符,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需要结合梭伦改革的特

4、点和内容分析解答。4.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主要是因为梭伦通过改革A. 为雅典城邦提供了最佳民主运作模式B. 将雅典城邦引向了民主的轨道C. 使广大平民摆脱了债务奴隶制的困扰D. 推翻了贵族制而代之以民主制【答案】B【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最佳”说法有误,故A错误;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动摇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为难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梭伦改革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并没有推翻贵族制,

5、故D错误。5.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A. 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 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C. 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 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答案】B【解析】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在诸侯纷争、割据混战的状态下,各诸侯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被兼并的命运,法家思想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变法带来的作用,C项与题意无关,故ACD三项排除。点睛:本题注意区分历史要素,关键词“初衷”考查的是变法的直接目的,而AD两项是变法的作用。6. 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6、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制固定化,主要是为了A. 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B.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C.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 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答案】A【解析】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含义就是如果一个家庭两个以上的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不分家,国家就会增收赋税,说明商鞅在强制推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而推行小农经济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增加国家赋税,故A正确;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政府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而不是显示变法决心,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7.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7、商鞅变法中,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推行县制B. 废除井田制C. 重农抑商D. 奖励军功【答案】C【解析】“富国”主要是靠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秦国的收入大量增加,故选C;A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是变革生产关系,排除;D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所学商鞅变法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分析解答。8. 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吴起、李悝变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A. 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B. 适合时代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创新C. 通过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D. 全面彻底地扫

8、荡了旧制度并确立了新的封建制【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的变法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ABC都是商鞅、吴起、李悝变法的相同点,但不是商鞅变法突出的特点,排除ABC;商鞅变法相对于其他各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并以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确立了封建制,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D正确。9.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A. 摒弃了鲜卑族的

9、传统习俗B. 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C. 改革了本民族的传统教育方式D. 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是开明的少数民族鲜卑族帝王,向往先进的汉族文化,在位期间,不断采取汉化措施,促使了本族与汉族的融合,全面接受先进的汉文化,改变了本族的落后面貌。北魏孝文帝喜好汉书,并深读研究要义,表明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故B正确;AC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只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喜好研读汉书,排除;推广先进的文化材料不能体现,故D错误。点睛:紧扣材料信息“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分析解答,排除无关选项即可。10. 史学界普遍认为,北魏门阀制度的建立,对北魏的统

10、治非常有利,这主要是因为实行该制度A. 对全面学习汉族文化非常有利B. 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 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进一步合流【答案】D【解析】北魏门阀制度的建立,使时代显贵地主家族把持政权,对北魏的统治非常有利,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进一步合流,D正确;学习汉族文化与门阀制度无关,排除A;B选项错在“各少数民族”,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B错误;门阀制度的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11. 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篇就直接介绍了耕、耙、耱等农具,这表明A. 北魏时期人们非常注重精耕细作B. 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C. 改进农具对

11、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D. 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答案】A【解析】耕、耙、耱是我国古代农民进行精耕细作的工具,齐民要术将对这些农业生产工具的介绍放在开篇,可见精耕细作技术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改进农具”,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无法体现“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排除D。12.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B. 改革是加强民族融合最重要的方式C.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D. 改革推动了

12、民族融合高潮的到来【答案】B【解析】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孝文帝改革的进行,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ABD正确;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C表述正确,但无法体现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关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3.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13、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是指农民上交赋税给封建国家,北宋朝廷又给辽、夏“岁币”,这是“冗费”的反映,排除;“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反映的是唐代贞观之治(封建盛世)物资丰富、和平安宁;相比之下,北宋中期明显“积贫积弱”,故选;从本题材料无法体现。 所以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的积贫积弱。14. 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A. 青苗法B. 市易法C. 免役法D. 均输

14、法【答案】C【解析】免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从材料“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中可以看出,苏轼评论的是免役法,故C正确;青苗法是指每年夏秋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货后还本付息,与材料反映的是雇人服役信息不符,故A错误;市易法是指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与材料中的“官吏皆请雇钱”不符,故B错误;均输法是指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与材料中反映的“官吏皆请雇钱”不符,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联系所学王安石变法措施-免役法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15.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

15、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A. 选拔实用人才B. 尊崇儒家思想C. 笼络广大士人D. 打击地主官僚【答案】A16.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 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 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 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C项最接近客观事实。例如王安石变法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其它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17. 马丁路德指出每个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领受了圣职的教士。这一主张A. 实质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 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C. 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D. 否定了宗教信仰的价值【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每个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领受了圣职的教士”,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否定了教会的权威,B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AD;材料主要否定教会的中介作用,并非肯定世俗权力的重要性,排除C。18.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