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6414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经济体制改革考 纲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经济特区的创办概况(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2)1980年、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3)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出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权限以吸收和利用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意义(1)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和示范作用沿海经济开放

2、区的开辟步骤(1)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2)1985年以后,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1988年,在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4)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目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飞跃优势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结果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20世纪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对外开

3、放格局(1)形成、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标志我国、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重点突破阐释】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特点1. 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 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 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对外开放的特点全方位中有重点。即对所有的国家开放,但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多层次中有先后,多方面中有选择灵活性中有原则【辨析比较】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及启示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丧失独立自主权的被迫开放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前提不平等的基础平等互利的基础根本目的西方列强为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影响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实现富强的前提条件;对外开放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轻巧记忆】图解对外开放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