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6040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 语序同检答案 Word版缺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熟语、语序参考答案及讲评建议熟语同步检测(一)1【答案】D。解析:“付诸东流”指希望落空或前功尽弃。A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B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C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2【答案】C。解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A无与伦比:无:没有;与:和;伦:类;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东西。B耳熟能详: 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D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3【答案】D。解析:一片哗然:形容很多人吵吵嚷嚷。一般

2、用于形容消息(多指不好的消息)传开,引起轰动。A白驹过隙:驹:少壮的马。过:越过。隙:缝隙。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B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襟,衣襟;肘,胳膊肘。C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前暖后冷才称作“倒春寒”。4【答案】D。解析:D剖腹藏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此处为望文生义。A噤若寒蝉: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鸣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中含贬意。 B后

3、来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C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5【答案】A。解析:A.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B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错用在褒义语境中。C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多用作贬义。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D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6【答案】B。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A处变不惊:面对变乱,能镇定自若

4、,不惊慌。 C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D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7【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 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第一句强调“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语境的前面没有强调“责任”,也没有强调“遇到了具体的应该主动做的事”,所以,应该用“义不容辞”。第二句强调“父亲们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语境的前面突出了“父亲在家中的角色”,所以强调了“责任”,用“责无旁贷”。第三句强调“我省杂技团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语境前面强

5、调“其荣誉地位”,所以遇到“出国演出”,主动承担了责任。8【答案】C。解析: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重在故意挑毛病。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重在“十全十美”,两句加点成语互换。A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B不翼而飞: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不胫而走:不:没有;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6、D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9【答案】B。解析:蓬荜生辉:蓬:用蓬草编的门;荜: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以蓬荜借指穷苦人家。蓬荜生辉指某事物或人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也说蓬荜增辉,谦词。A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C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思想主张不一样,就不必在一起商议。D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10【答案】A 。A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B项,倾巢而出:比喻敌

7、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C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11【答案】B 。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其势不可阻挡。B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与语境义相符合。(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宏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用法示例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 C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D一语破的的,箭靶,比喻关键。一句话就说明关键。 12【答案】A。B慷慨解囊:慷慨:大方,不吝啬;囊:钱袋。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毫不吝啬、极

8、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C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D磨洋工:偏重指拖延时间,懒散拖沓。13【答案】B。解析:没齿难忘:没齿:终身。(帮助,恩情等)一辈子也忘不了。A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这里指的是环境意识的启蒙,改为迫在眉睫较好。C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外,这里不能用于股票。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词,。.14【答案】C。解析:“危言危行”是褒义词,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A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

9、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B因噎废食原意是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后比喻出了点小毛病、受过挫折或怕出问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D数典忘祖本谓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的事情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后用来比喻忘本,即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事出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他晋国为何不向王室贡献宝器,谈回答说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故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建国的始祖唐叔算起,不断地接受王室的赏赐,并说:“籍父其无后乎 数典而忘其祖。”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不知祖上经历的事情.。15【答案】C。解析: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恐见到一点动静

10、就特别害怕的人。这里犯罪分子被包围而无处可逃,应当改为“瓮中之鳖”。 A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B淋漓尽致D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熟语同步检测(二)1【答案】B。解析: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2【答案】C。解析:“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A“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与句子中教孩子学习方

11、法语意不符。B“如花似锦”形容衣着华丽或前程风景十分美好,错在望文生义。 D“一张一弛”比喻治国宽严相结合,也比喻工作生活上劳逸结合。用在此对象不当。3【答案】C。解析:颠三倒四: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A形容景象千变万化,非常壮观;B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D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4【答案】D。解析:“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A“晨钟暮鼓”:暮:傍晚。晨:早晨 晚上打鼓,早上敲钟。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B“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现状”删去。 C“功夫”

12、多用于本领、造诣方面,应改为“工夫”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比喻自己稀里糊涂,却要让别人明白。5【答案】B。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A脱颖而出:颖;尖子,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毛遂在自荐的时候遭平原君拒绝,平原君以锥子和布袋作喻,说毛遂没有能耐,毛遂则继续以锥子之喻反驳,后来毛遂得以跟随,果真起到重要作用。 C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 D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13、。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6【答案】A。解析: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B乐不思蜀:乐而忘返。中性词。如:这个地方太美了,我都有点乐不思蜀了。或指乐而忘本。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D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含贬义。)7【答案】C。解析: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B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不幸的人表示同情。D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不用于指坏人)。)8【答案】B。

14、解析:A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B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歌唱等)。也指动作连贯流畅。C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D一片冰心:形容高洁品行。9【答案】A。解析:B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一般用来修饰人。C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D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10【答案】C。解析:A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

15、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11【答案】C。解析:A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此处属感情色彩不当。D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虞是猜测料想的意思,再在前面加上没有想到,属多余。12【答案】A。解析:回肠荡气: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B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褒义词。此处应用“置若罔闻”。C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D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13【答案】A。解析:A信笔涂鸦:指胡乱写作或字写得很差,多用作谦辞。没有乱涂乱画的意思。C觥筹交错:“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筹”是行酒令时用的一种筹码。该成语描写的是一种欢聚宴乐、推杯换盏的情景。D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14【答案】D。解析:D项“喜出望外”的意思是,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A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