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377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庐冢(zhn)梵(fn)语 退避三舍(sh) 舍(sh)己为人B禅(chn)院 封禅(shn) 何可胜(shn)道 无物以相(xin)之C谬(mi)误 窈(yo)然 咎(ji)其欲出者 瑰(u)怪D讣(f)告 慧褒(bo) 春华(hu)秋实 王回深父(f)【解析】“退避三舍”中“舍”读“sh”。审音表已统读“胜”为“shn”。【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于是余有叹焉E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F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

2、不能十一【解析】其古义为A项非常:不同寻常;B项至于:到达;D项于是:对于这种情况;E项学者:求学的人;F项十一:十分之一。【答案】C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A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C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D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解析】A项于:介词,在;于:介词,对。B项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D项故:名词,缘故;故:连词,表结果,所以。【答案】C 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

3、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解析】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答案】F5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而人之所罕至焉褒之庐冢也遂与之俱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厌之有A/ B/C/ D/【解析】句中的“之

4、”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句中“之”做代词,指“他们”;句中“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答案】B6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其孰能讥之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吾其还也距其院东五里A BC D【解析】表反问语气,表推测语气,表婉商语气。【答案】D7下列句子中“盖”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B盖音谬也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解析】A项表假设语气,B、C、D三项均为“大概”

5、之意。【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A项命名,说出本名;B项能够,得到;C项观察,景象;D项均为流传。【答案】D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戕竹记欧阳修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

6、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

7、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 坐:因为 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 简:挑选 C.亡公私谁何 亡:灭亡 D.上益笃俭 益:更加 2.翻译下列句子 A.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B.下亡有啬色不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3.填空: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笔之_,洛竹之利,_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文章的第二段,先写 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 . 4.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

8、此发生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 5.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 答: 创新能力训练 1.C(通“无”) 2.一边砍伐,一边装船(运走),从不停止。 老百姓看不出一点惋惜的样子,因此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被官吏所逼迫。 3.盛,洛竹 戕竹,结果 4.最后两句(以句号为单位) 5.第一段写洛竹之盛、之经济价值、之栽种不易、之观赏作用,意在为下文的戕竹作铺垫和反衬。学科渗透训练 成祖(朱棣)疑惠帝(朱允火允 )亡海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和及其侪(同伴)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

9、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者以武慑之。 自(郑)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下西洋,为明初盛事。 明史。郑和传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郑和下西洋之西欧新航路的开辟规模大,技术先进,但它并未将所到之处纳入以中国为首的统一市场,而新航路的开辟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学科渗透训练 1.追寻明惠帝;显示中国富强,炫耀中国的军事实力。 2.新航路开辟时西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急需金银等贵金属及原料和市场;而当时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无须也无力建立跨国、跨洲的统一市场。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利用炮舰和廉价商品,征服了广大亚非拉地区;郑和则采取友好交往的手段,并且郑和下西洋之后的几百年里,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