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3554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测试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测试A组 基础对点练考点一 运动、物质、静止1.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通过洛阳城观察古今兴废,世事变迁,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答案选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项错误。【答案】D2. 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

2、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 BC D【解析】“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体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正确,错误。“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说明发挥主观能动 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错误。【答案】D3. 下列对漫画科盲分析错误

3、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否认世界是物质的离开静止谈运动否认运动的永恒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A BC D【解析】世界末日意味着世界运动变化的结束,显然,这一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永恒性,也否认了世界是有规律运动变化着的。是对漫画的正确认识,不合题意;是错误认识,干肢相符。【答案】A4. 下列与“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动与静相对,都需要条件 ABCD【解析】“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所蕴含的哲理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抹杀了动与静的区别,观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4、的,观点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B考点二 规律5. 明代诗人钱宰的拟古一诗中云:“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C世界上事物的运动都是循环往复的D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解析】诗句以自然界永不停息地发展变化揭示了世界万物是运动的这一哲理,B正确;A与题意无关;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无章可循的,更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C、D错误。【答案】B 6. 漫画等地心引力发挥作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等地心引力发挥作用A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

5、的能动作用B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C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D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解析】漫画中主人公的做法是错误的,他没有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D符合漫画寓意;A、C不符合漫画寓意;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错误。【答案】DB组 提能强化练7. 在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B任何事物只有静止没有运动C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体现了物质世

6、界是绝对运动的,“始终是我们自己”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相对静止的,D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B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答案】D 8.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ABCD【解析】根据题中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解释,从哲学角度看

7、,首因效应将最初印象当成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忽视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意;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都割裂了事物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符合题意;中“绝对静止”说法错误,排除;说法错误。【答案】C 9.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唯一特性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ABCD【解析】“江边春水生”意味着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要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使“巨舰自

8、在行”,可见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中“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说法错误,排除。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A 10. 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话可说。故事中这个叫欧布利德的人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C把运动看成

9、是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解析】解答本题,应正确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题中欧布利德为了赖账,借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了“我”的相对静止。故选B。【答案】B 11.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运动是有规律的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解析】这首诗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

10、、有条件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A。【答案】A 12.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和尚把“风吹幡动”归因于“心动”,二者都否认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故选A。【答案】A C组 大

11、题冲关练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 好“变”与“不变”的关系。【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然后以此 为线索瞄准问题指向,分析说明即可。【答案】

12、(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相对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不变。(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变”的是思路、风格、方法,“不变”的是原则。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14. 台风每年都会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面对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的台风,人们曾试图削弱、消灭它

13、,但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于是开始总结经验,逐步转变抗台防灾的观念,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防灾工作思路。一方面,利用气象卫星,使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和预报台风,运用动力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预测、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灾害的实时信息,做到预报准确,决策科学。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防汛水利工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夯实水利防灾减灾基础,提高了抗御台风灾害的能力;建立一整套诸如人员避险转移等内容的预案和处置制度。请简要说明人们在防台抗台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4分)【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一切从实

14、际出发,实事求是,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做到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防台抗台要以台风运动的规律为依据,而不能人为割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在防台抗台中,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防台抗台中要反对那种试图消灭台风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强调客观困难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防台抗台要以台风运动的规律为依据,而不能人为割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3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在防台抗台中,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分)来源:Z*xx*k.Com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在防台抗台中要反对那种试图消灭台风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强调客观困难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