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3159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A. 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B. 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C. 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答案】A【解析】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

2、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A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2. 2017年8月5日,两名中国游客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前用智能手机互相拍照,并在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巡逻的保安发现他们的举动后,随即通知警方。巡警随即根据德国刑法典中的“使用违宪组织标志罪”,逮捕了这两名中国游客。两名中国游客被捕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B.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C. 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D. 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

3、迫【答案】D【解析】20世纪30、40年代纳粹掌握德国政权时实行种族歧视和屠杀政策,侵略欧洲许多国家,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事实,目前中德关系非常友好,排除;德国政府逮捕两名中国游客的原因是“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不是因为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而对中国公民进行报复,排除B项;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 新全球史中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A. 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B. 战时高效的交通使得人

4、口流动频繁C. 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答案】B【解析】战争中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这对瘟疫的快速传播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足以证明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未产生直接伤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战争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

5、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言论A. 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B. 为“遏制理论”造势C. 促成铁幕演说出台D. 推动德国分裂【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这一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在呼吁美国政府去遏制苏联,因此本题选B。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实施的,而且是通过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来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这些与题意都是不符的,所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驻苏联大使向美国政府发出的呼吁,而不是向英国,与英国首相邱吉尔的铁幕演说没有直接的联系,据此可排除C;德国分裂是1949年,与材料

6、中的时间不符,可以排除D。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5. 华沙条约序言宣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华约组织的成立A. 使德国一分为二B. 打破美国经济封锁C. 加剧了冷战程度D. 致力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看,华约组织的成立是为了对抗北约组织的,这是两大阵营对峙的表现,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使德国一分为二的时间是二战;B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说法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6.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

7、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A. 美苏核军备竞赛B. 越南战争C. 冷战D. 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冷战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冷战严重的威胁了世界的和平,是世界长时期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但是另一个方面,冷战的过程中,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的发动战争,维系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恐怖的和平的局面,这就是消极的和平,故答案选C。AD项是结构性的暴力的消除,属于积极的和平;B项属于战争的范畴。7.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

8、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 苏联实力最强B. 罗斯福野心最大C. 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D. 三国争霸意图显现【答案】D【解析】三个统帅的对话都反映出主宰世界的意愿和对战后世界的争夺,大国争霸的意图显现,故答案为D项。对话反映的是各国的意愿,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地位,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当时的最主要矛盾依然是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8. 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须“五

9、大国一致”,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这一规定A. 有效地解除了战争的威胁B. 体现了美苏两国霸权主义C. 顺应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D. 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答案】D【解析】A选项错在“解除”二字上;B选项错误,“五大国一致”实质上是对美苏争霸的一种消解;C选项错在从此处看不出多极化的趋势;D选项说法正确,大国在国际上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9. 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 与中国关系如何B. 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C. 第三世界的兴起D. 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答案】D10.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 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B. 北约和华约两大

10、军事政治集团日益形成对峙局面,战争危险增大C. 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提出“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D. 7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升级,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战和平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于1955年7月,当时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局势较为紧张,B项正确;A是在1950年;C是在20世纪70、80年代; D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上均与题意不符。所以选B11. 20世纪70年代,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的事件是A. 1968年美苏签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B. 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C. 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D. 苏联的“缓和”

11、战略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 1972年5月,美苏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等文件,此后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了高潮,排除B,C项正确。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关系缓和,不等于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排除。所以选C12. 某位英国首相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说此话的是A. 托尼布莱尔B. 温斯顿丘吉尔C. 尼维尔张伯伦D. 劳合乔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内容。上述材料说明了国际

12、关系格局变化的根源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形成两极格局。托尼布莱尔的执政时间1997年-2003年,温斯顿丘吉尔的执政时间1940年1945年,尼维尔张伯伦的执政时间1937年1940年,劳合乔治的执政时间1916年1922年。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主要切入点是通过“俄国熊”“北美野牛”“ 英国小毛驴”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二战后,英国实力削弱,美苏实力争强,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再结合四位首相的任期,很容易得出答案选B。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

13、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

14、(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答案】(1)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2)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3)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双方价值观念不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美国和苏联“都是世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结合赫鲁晓夫此时的对美政策可得出苏联想“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意图。(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意

15、图。(3)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此外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看,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解力夫朝鲜停战实录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依旧处于不安状态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这也是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军事对峙的根源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彻底摆脱冷战影响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是顺应时代、能代表各国利益、真正起到维护本地区安全的机制。高海宽相关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作用(1)据材料一,这场战争为什么“不像欧洲胜利和对日作战胜利日”那样受到美国人的“欢呼”?(2)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什么?“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据此,你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