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2850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讲先秦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1 思想 1 百家争鸣 的背景及历史地位 2 儒 道 法 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 3 秦朝的 焚书坑儒 4 董仲舒与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5 孔子 选修4 考纲要求 2 科技文化 1 商代甲骨文 2 诗经 3 楚辞 4 汉赋 5 汉代造纸术 6 数学 医学等成就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及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考纲呈现 考点二秦汉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及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自主学习 1 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 经济 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生产力发展

2、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 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分封制瓦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 3 阶级关系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 思想文化 出现私人讲学 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2 流派 主要有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等流派 3 特点 互相诘难 批驳 彼此吸收 融合 4 影响 1 思想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2 文化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归纳总结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思想界空前解放 各种流派纷呈 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学的形成时期 孔子 孟子等人奠定了后世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 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

3、杂的政治斗争 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图解历史百家争鸣 教材补遗 百家争鸣 运动的核心特征 百家争鸣 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 自由著述 自由讲学 自由批评 自由流动 百家争鸣 不可能出现在春秋战国前 也不可能存在于春秋战国后 百家争鸣 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 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 构建新型社会 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二 先秦诸子思想 误区警示1 老子的身份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道教兴起于东汉 老子和孔子都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 古代儒家的 民本 思想孔孟儒家思想中的

4、 民本 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有本质区别 孔孟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 思想是以维护 君 为中心的 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 图解历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 三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 科技 1 夏朝 出现历法 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 殷历 2 战国 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 司南 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 汉字 1 起源 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 成熟 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特别提示甲骨文使我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商朝的历史被称为 信史 3 绘画 远古时代 彩陶画 鹳鱼石斧图 战国时期 帛画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4 文学 1 诗经 a 内

5、容 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 b 特点 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 现实感强 风的内容丰富 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c 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的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a 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具有 浪漫主义风格 b 代表作 屈原的抒情长诗 离骚 c 影响 楚辞又称 骚体 文学史上常以 风 骚 并称 四 孔子 选修4 1 生平 春秋时期鲁国人 少年立志学习礼乐 献身文教 从政生涯昙花一现 2 基本思想 1 礼 a 尊尊 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 其中最重要的是 尊君 b 亲亲 就是对亲人的爱 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

6、弟对兄长的恭敬 c 提出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提倡周礼的 贵贱有序 d 正名 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 2 仁 a 仁爱应有差别 首先是亲人 其次是朋友 而后才是其他人 b 行 忠恕 之道 即人要尽己为人 3 礼与仁结合 孔子认为 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 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4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等 3 历史贡献 1 教育上 创办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出现 学在民间 的局面 2 政治上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 思想上 奠定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 在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主题一 百家争鸣

7、 局面出现的原因 特点史料呈现史料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为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 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 为务 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合作探究 史料2春秋战国时期 鲁国尚儒学 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 齐地学术较为庞杂 阴阳五行学 道家之学 儒学都相当发达 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 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读

8、史指导 1 史料1主要说明了 士 阶层的崛起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其中 士 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通称 2 史料2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 体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问题思考 1 根据史料1 说明 百家争鸣 局面中出现 文化觉醒 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 士 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提示基本条件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 士 的崛起 历史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 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2 根据史料2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提示特点 具

9、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 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 兼容并包 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史论归纳 百家争鸣 的含义 特点 实质和评价1 含义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 特点 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 融合 3 实质 百家争鸣 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 4 评价 1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

10、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各派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构成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题二先秦时期诸子的治国思想史料呈现史料1我无为 而 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朴 老子 史料2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史料3王如施仁政于民

11、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 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 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史料4夫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读史指导 1 解读史料1的关键是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结合老子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 指民众的自我教化 觉悟 2 根据史料2可得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结合史料2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

12、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指出了 礼 的要求 体现了孔子 德政 的主张 3 史料3首先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把握史料的关键语句 如 施仁政于民 修其孝弟忠信 和 仁者无敌 然后提炼孟子的观点 强调道德的作用 4 史料4引自 韩非子 说明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问题思考 1 史料1体现了道家怎样的治国思想 提示强调清静无为 不扰民 其治国思想的核心是 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要顺应民心 休养生息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2 根据史料2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提示主张维护周礼 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 提倡 仁 主张以德治国 3 史料3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请进行简要阐释 提示 仁政 学

13、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 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 体现了儒家朴素的民本思想 4 史料4体现了韩非子对儒家的仁爱思想持什么观点 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提示反对儒家的仁爱思想 主张通过 严刑重罚 来维护统治 5 结合以上史料 分析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 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 国家分裂割据 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 儒家的仁政爱民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而法家的中央集权 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 史论归纳儒 道 法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1 思想特点 1 儒家提出 仁政 德治 礼治 强调道德感化 当国家趋于稳定 步入正常轨道后 宜用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

14、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 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 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 以实现国家大一统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生产 以道家思想为宜 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 道家提倡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大动荡后 与民休息 恢复和发展 2 联系 1 儒 法 道三家有互补性 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 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积极合理的成分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 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 辅以法家思想 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 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2 儒 法 道各家彼此

15、吸收 融合 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2019江西南昌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 某学派认为 然当今之时 天下之害 孰为大 曰 若大国之攻小国也 大家之乱小家也 强之劫弱 众之暴寡 诈之谋愚 贵之敖贱 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 臣者之不忠也 父者之不慈也 子者之不孝也 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 执其兵刃毒药水火 以交相亏贼 此又天下之害也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 法不阿贵B 兼爱尚贤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 考点集训 B 解析材料中该学派认为天下之大害包括 战争 君不惠 臣不忠 父不慈 子不孝 社会等级间的矛盾 因此该学派反对不

16、义战争 主张兼爱 符合墨家思想主张 B项中的兼爱尚贤思想属于墨家 B项正确 法不阿贵属于法家思想 A项错误 以民为本属于儒家思想 C项错误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 D项错误 2 2019广东湛江模拟 商鞅师承儒家 却转行法家之道 他在 商君书 画策 中说 仁者能仁于人 而不能使人仁 义者能爱于人 而不能使人爱 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 这说明当时 A 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 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 法家意识到儒家教化作用的局限D 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C 解析材料 仁者能仁于人 而不能使人仁 义者能爱于人 而不能使人爱 说明儒家教化作用的局限 C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商鞅对儒家思想的批评 无法说明儒家与法家的思想追求 故A项错误 据材料 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 可知商鞅批评儒家思想 二者并没有融合 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 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 表明商鞅并没有接受以仁义治天下的观点 故D项错误 3 2017课标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 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 的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