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1886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道题,每题1.5分,共60分)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宣布:美国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A. 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B. 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C. 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D. 观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2. 若“旅行者”1号在今后的飞行过程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 )A.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

2、同 B. 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 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 表面有肥沃的土壤【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说明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故A项正确;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B错;耀斑爆发的周期是11年,C错;从北极上空看,金星是顺时针方向自转的,D错。据此分析选A。【2题详解】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B正确;运动周期、大气的成分、土壤等条件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但不是必备条件,故A、C、D项错误。据此分析选B。【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运行轨道安

3、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内部条件: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3.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极光【答案】B【解析】【详解】太阳大气层从里往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各层对应的太阳活动依次是光球层上有太阳黑子活动,色球层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有太阳风。据此结合选项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从里往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各层对应的太阳活动依次是光球

4、层上有太阳黑子活动,色球层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有太阳风。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其活动周期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表现在:影响地球气候,如中纬度地区树木年轮的变化规律呈现11年的特点;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等。4.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最不适合的是( )A. 使用熏黑的玻璃片观测 B. 直接通过肉眼观测C. 通过电焊护目镜观测 D. 用望远镜把太阳投影到投影板观测【答案】B【解析】【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区,直接通过肉眼观测由于光线太强容易刺伤眼睛,不适合,

5、选B。5.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同一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定一样 同一经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定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地区 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在同一纬度地区,地形不同,自转线速度也不一样,错。同一经度地区,受地形影响,自转线速度不一定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错。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地区,对。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对。C对。A、B、D错。【考点定位】自转线速度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读“黄道平面与

6、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各题: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 图中角是黄赤交角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7.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 无大气环流现象 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答案】6. D 7. C【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5,A错。图中角是黄赤交角,B错。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C错。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对。故选D。【7题详解】若黄赤交角为0

7、,则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对。全球无四季变化,B对。高低纬度间正午太阳高度仍然有差异,所以仍然存在大气环流,C错。全球昼夜等长,D对。故选C。【考点定位】黄赤交角【名师点睛】当黄赤交角等于零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无四季变化;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极昼(夜)的范围扩大,即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极昼(夜)的范围缩小,即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8.如下图,能够正确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8、大值,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故C图正确。考点: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9.下面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地位于热带地区B. 乙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C. 丙地位于北半球D. 图乙中,阳光A是该地夏至日的阳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运动。甲地一年中太阳有时在南侧有时在北侧,判断该地位于回归线之间;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当地南侧,故判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丙地

9、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当地北侧,故判断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故选B项。10.读“太阳光照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C. 这一天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D. A和C地太阳刚刚下山,是昏线【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必为二至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接近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A和C地太阳刚刚升起,是晨线。据此分析选B。11.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 西五区比西四区早1小时C.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10、 D. 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太阳东升西落,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西五区比西四区靠西,故西五区比西四区晚1小时,选B。【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

11、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12.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说明晨昏线过南北两极,时间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又有题干信息可知,本初子午线0o经线对应的地方时为18:00,即0时区的区时为18:00,东八区比零时区快八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为3月22日2时或9月24日2时。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点评:本题考查

12、区时的计算。解答本题需注意:(1)明确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过南北两极。(2)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3)区时计算要找参考时间,遵循“东加西减”原则。13.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 5月1 日 B. 7月1 日 C. 8月1日 D. 10月1 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北半球昼最长,日出最早是6月22日,选项中只有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日出最早。故选项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B.7月1日。考点:本题考查北半球不同时间日出早晚的确定。点评:本题考查北半球不同时间日出早晚的确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时间

13、是夏至日。14.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并向北移。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如下图所示。15.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 春分日至秋分日 B. 秋分日至春分日C. 夏至日至冬至日 D. 冬至日至夏至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此时

14、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到冬至日昼达到最短、夜最短。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下列各题。16.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17. 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答案】16. A 17. D【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KM,而在陆地部分,地壳厚度约33KM,故该次地震的震源

15、深度为20KM,故判断位于地壳中。【17题详解】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该次地震发生于陆地上,故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面,而使人们感觉先有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壳厚度分布的基本特征,并结合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即可判断。18.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B. 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的一个圈层C.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D.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答案】A【解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