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1634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5讲魏晋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1 魏晋 隋唐时期的经济 1 魏晋时期的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 均田制 2 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与经济的繁荣 3 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考纲要求 2 思想与科技文化 1 道教 佛教冲击儒学 2 唐代的 三教合一 3 唐代火药的应用 4 南北朝农书 齐民要术 5 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考纲呈现 考点一魏晋 隋唐时期的经济 考点二魏晋 隋唐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考点一魏晋 隋唐时期的经济 自主学习 一 农业 1 耕作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 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 生产工具 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 曲

2、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 灌溉工具 唐朝时创制了 筒车 4 土地制度 北魏到唐前期 推行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 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 5 重心南移 魏晋时期 北方战乱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江南得初步开发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 安史之乱后 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逐渐超过北方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二 手工业 1 冶金业 南北朝时出现 灌钢法 2 制瓷业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 纺织业 唐朝丝织技术高 以轻盈精湛著称 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来 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3、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三 商业 1 发展表现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茶叶市场广 唐朝开始征收茶税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唐朝时柜坊飞钱相继问世 2 市的发展 1 发展 南北朝时期 形成了民间集市 草市 政府设 草市尉 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 草市 作用显著 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比较繁荣 2 特点 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 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时开市和闭市 误区警示 市 与 草市 的区别 1 城市中的 市 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 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

4、变 2 草市 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打破了 市 的地域限制 3 商业都会 唐代除长安 洛阳外 还有扬州 益州等 4 对外贸易 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 西域以及阿拉伯 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 唐朝时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四 经济政策 1 西汉至唐 商人应入市籍 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 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 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教材补遗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主题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史料呈现史料以 令狐 熙为汴州 刺史 下车 到任 禁游食 抑工商 民有向街开门者 杜 杜绝 之 隋书 令狐熙

5、传 合作探究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 从六品上 丞二人 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 度量器物 辨其真伪轻重 凡市 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 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读史指导该史料选自古代史籍 属于文献史料 其中 刺史 令 丞 都是官职名称 说明隋唐时期 政府设置专门官员管理商业 说明令狐熙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并严禁 向街开门 表明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问题思考 1 根据史料说明隋唐时期 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政策 提示抑制商业发展 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 空间限制 2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两京 设置市署说明了什么 提示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 唐代商业繁荣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史论归

6、纳隋唐时期的城市特征1 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的 地方上的中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 2 这时期的城市 政治 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 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 这一时期 城市中的绝大部分居民是官僚 地主等消费人口 这时期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 即住宅区与商业区分开 白天定时开市 闭市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 大食商人 胡风 胡俗 流行 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 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品的需求 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 尽管城市里有商业者 但一方面是绝对少数 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在手工业作坊不够发达的

7、条件下 只能以 转运远地的奢侈品为主要的业务 以满足王公贵族对奢侈消费品的需求 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 集市不断增多 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1 2019河北唐山模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 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 还从事开矿 冶铁 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 但私家 与公竞争 以收私利 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考点集训 B 解析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 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A

8、项错误 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 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 B项正确 庄园经济主要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 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C项错误 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 时有发生 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 D项错误 2 2019山东济宁模拟 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 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证实唐代 C A 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 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 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 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 解析材料中 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 邸店 车坊 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 郡县官僚共为货殖 天下长吏 无得与人争利 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唐代存在官僚涉足商业活动的情况 故C

9、项正确 唐代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故A项错误 客舍 邸店 车坊和邸肆的设置说明商业活动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增多 但并未体现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政府限制官员经商 无法说明政府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 故D项错误 3 2018湖南益阳调研 下表摘编自 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据此可以推知 秦汉至隋唐时期 A A 南方地区逐渐开发B 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解析从表格中粮食亩产水平来看 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有明显上升 故A项正确 据材料可知北方经济也有发展 故北方经济盛极而衰的说法错误 B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南北经济有一定的差距 而非趋

10、向平衡 C项错误 材料只能说明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 但还不足以说明已经南移 D项错误 考点二魏晋 隋唐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自主学习 一 思想 1 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 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 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 隋唐时期 出现 三教合一 的局面 唐朝中后期 李翱和 韩愈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教材补遗隋唐时期的 三教合一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 道教的冲击 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但并未失去 2 隋唐时期 出现了佛 道 儒三教合流的局面 三教合一 的主张并不是要求 三教 合为 一教 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3 唐朝统治者奉行

11、三教并行的政策 即尊道 礼佛 崇儒 归纳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分裂 战乱不已 经济遭到破坏 民不聊生 统治者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大力宣传宗教思想 人民寻求精神寄托 这些都推动了佛教 道教的兴起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二 科技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隋唐之际 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误区警示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不同的科技概念 印刷术是二者的统称 雕版印刷术是隋唐之际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宋代才出现 三 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 诗仙 的美誉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有 诗圣 的美誉 三吏 三别 是其代表作 四 艺

12、术1 书法 1 阶段 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 成就 图解历史汉字七种字体的特点 2 绘画 主题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 三教合一 史料呈现史料1 抱朴子 其 内篇 言神仙方药 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 禳邪却祸之事 属道家 其 外篇 言人间得失 世事 臧否 属儒家 葛洪 抱朴子 外篇 自序 史料2夫万象森罗 不离两仪所育 百法纷凑 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 茅山长沙馆碑 合作探究 史料3周道衰 孔子没 火于秦 黄老于汉 佛于晋 魏 梁 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 不入于杨 则归于墨 不入于老 则归于佛 入于彼 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 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 出者污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

13、 孰从而听之 韩愈 原道 读史指导 1 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 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同 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 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 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思想状况 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3 史料3选自韩愈的文章 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 冲击了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 韩愈对这种现状表示了担忧 问题思考 1 史料1 2表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何种趋势 提示儒 释 佛教 道合流 三教合一的趋势 2 史料3中 不入于老 则归于佛 说明了什么现象 对此韩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提示道教和佛教空前兴盛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复兴儒学

14、 史论归纳佛教的传播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1 政治上 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 维护封建统治 南北朝时 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 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 唐朝时 佛教与道教 儒学并存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 但同时 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 军队战斗力减弱 官吏不问政事 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 2 经济上 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 寺院经济 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 同时 僧尼众多 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 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 使国家税收减少 国库虚空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 思想文化方面 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15、儒家思想 自魏晋以来 儒学不断吸收佛教 道教思想的精华 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佛教盛行 宗教画也十分流行 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教也大都集中于此时开凿 主题二隋唐时期的诗歌史料呈现史料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 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 全唐诗 所录 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 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共九百卷 作诗的人上自帝王 公卿 官僚 下至布衣 旁及僧 道 几乎遍及各个阶层 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一首好诗写出之后 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 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 还有传唱 题壁等多种方式 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 流传

16、 中华文明史 读史指导该史料主要反映出了唐诗的繁荣 从诗人和作品的数量 诗人的身份多样等方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 则从诗歌的传播角度反映了诗歌的繁荣表现和原因 问题思考 1 依据史料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提示诗人和作品数量多 诗人身份广泛 与生活关系密切 传播速度快 传播方式多样 2 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提示社会因素 国家统一 经济富裕 诗歌传唱蔚然成风 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科举制以诗赋取士 思想 文化活跃 诗体的进化更适合表情达意 传播速度快 传播方式多样助推了诗歌的繁荣 史论归纳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 先秦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 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思想活跃 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 秦汉 国家统一 生产发展 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造就了文化的恢弘大度 3 隋唐 盛唐时期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民族融合 文化艺术兼容并蓄 全面辉煌 同时社会走向正轨 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政治黑暗 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 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 北宋 重文轻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