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1587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玉门一中_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玉门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题第一卷(共8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

2、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

3、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

4、”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

5、。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邢 莉)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C清

6、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D到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二、课内基础知识考察(本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 分)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蜀道/ 数典忘

7、祖 秦塞/ 敷衍塞责 纯粹/ 地崩山摧 参差/ 扪参历井B. 萧瑟/ 呼啸 砧板/ 鸩毒 千载/ 装载 歌曲/ 曲解C. 朔漠/ 横槊赋诗 衣裳/ 霓裳 幽咽/ 呜咽 行伍/ 琵琶行D. 马嵬/ 葳蕤 商贾/ 辜负 运筹/ 应酬 和诗/ 沟壑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副词,坚固,坚决)B.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C.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隔绝) 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词,陡峭的)D. 若属皆且为所虏(名词,辈) 名属教坊第一部(动词,隶属)6. 下列各组,不全有通假字的

8、一组是( )所守或匪亲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但见悲鸟号古木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合从缔交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A. B. C. D.7.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 危乎高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初为霓裳后六幺 呕哑嘲哳难为听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8. 下列词类活用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 则耻师焉 却匈奴七百余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互己 天下云集响应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树之以桑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问君西游何时还 吾从而师之A. B. C. D. 9. 下列

9、语句,属于同一句式的是(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相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輮以为轮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使快弹数曲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生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 B. C. D.10. 下列语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A.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B. 年十七,好古文。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学不可以已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意思相同,都指下层百姓。B. 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

10、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 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孟尝君,楚国贵族,姓田名文;春申君,齐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D. 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喉、伯等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贫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三、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本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 分)听颖师弹琴 韩 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

11、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划然:忽地一下。喧啾(ji):喧闹嘈杂。凤皇:即“凤凰”。12.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嗟余有两耳 嗟:叹息 B失势一落千丈强 强:强壮 C推手遽止之 遽:急忙 D未省听丝篁 省:懂得13. 从表现手法上看,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A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B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B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D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14. 下列对诗中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起

12、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代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B. “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 C. “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都比较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D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

13、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共8分)月 圆 杜甫(唐)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流寓夔州时所作。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5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16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本题共3小题,共5分)六国论 苏

14、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7. 以上论述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1分1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率赂秦耶?(率:大概,大略。) B. 盖失强援(盖:因为。)C. 以事秦之心。(事:侍奉。) D. 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19. 下列各句中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 灭六国者, 六国也C. 铸以为金人十二 D.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