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1442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一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作业十一限时训练:2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2.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新学伪经考D.孔子改制考3.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

2、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4.“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使有识之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未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

3、影响是()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6.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战争”是()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8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

4、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A 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B 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 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 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9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爱国,这

5、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0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描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行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被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描述的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维新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11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 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B 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利益C 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D 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市场1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

6、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A反映了政府的有为B体现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英和睦关系二、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7、谢 材料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完成时间: 家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