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1243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电影《浪潮》影评.ppt(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电影 浪潮 影评 教育学院 1 导演 丹尼斯 甘塞尔 2 影片中的故事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导演 丹尼斯 甘塞尔 DennisGansel 丹尼斯从小就对希特勒很好奇 听遍爷爷年轻时在希特勒军校所遭遇的事情 丹尼斯便一直梦想着揭开这个军校的神秘面纱 这也成为丹尼斯拍摄 希特勒的男孩 的最大动力 2008年作品 浪潮 改编自美国人写的一本小说 同样和希特勒脱不了干系 将独裁政治和教育制度联系在了一起 1 影片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67年4月 美国加州一所高中 历史教师罗恩 琼斯 RonJones 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法西斯主义 搞了一场教学实验 他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 纪律铸造

2、力量 团结铸造力量 和 行动铸造力量 用严苛的规条束缚学生 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 要求他们绝对服从 遵守纪律 令人惊讶的是 学生们非常顺从 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 他们精神抖擞 穿上制服 做课间操 互相监督 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 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 浪潮 还设计了一个标志性的动作 手臂从右往左 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像纳粹分子 他们发传单 印贴纸 拉拢新的成员 只用五天时间 这个班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 2 影片中的故事 真实的结局 琼斯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 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国的影片 学生们面面相觑 羞愧不已 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 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回冲锋队

3、员 这个别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惊世骇俗的证实了极权主义与普通人生活之间的某种必然关系 2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1 心理学实验的伦理性心理学实验也有自己独特的实验原则 其中重要一项便是伦理原则 每个心理学实验进行之前 都要进行伦理性的评估 无论被试是人类还是动物 对于人类被试 实验不能造成被试的身体 心理的伤害 如有不利结果出现需想法弥补 比如实验后被试出现消极情绪了 实验人员可能会采取一些心理咨询或辅导方式来使其恢复到平和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看 这个实验一是违反心理学实验的伦理原则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2 从众现象从众 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在自己的知觉 判断 认识上表

4、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从众类型真从众 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 内心的看法也认同与群体 影片里属于真从众的便是最原始的 独裁统治 班的同学 他们真真正正的与成员们的步调保持一致 也用心的贡献集体 权益从众 个人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 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 认为真理在自己心中 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 暂时在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一致 影片里属于权益从众的代表是卡罗 不从众 行为上表现的与群体不一致影片里属于不从众的代表是莫纳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从众原因1 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2 对偏离群体的恐惧 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很大的群体压力 甚至制裁3 群体凝聚力的吸引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影响从众的因素1 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越高 个体越容易从众2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 独立性越强 从众行为就越少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3 归属感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 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影片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4 去社会化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 失去了个体感 与群体融合在一起 3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