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0430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测试卷四第一_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测试卷四(第一-十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东北三省四市模拟)许多无机离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不参与B.Fe2+在血红蛋白载氧与输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过量摄入钠盐,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D.K+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答案 B解析 Na+和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自Na+和Cl-,A项错误;Fe2+参与组成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能载氧与输氧,B项正确;过量摄入钠盐,抗利尿激

2、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项错误;Na+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2.(2016江苏卷)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合理的是()实验编号实验名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并不一致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

3、化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答案 A解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会看到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菠菜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及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但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动物细胞的核糖体则看不见,B项错误。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的状态,C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能看到很多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不易观察,线粒体的形态、数目看不见

4、,D项错误。3.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它镶嵌于膜脂的特性使这一蛋白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下图表示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A和B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B.若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促性腺激素的受体C.若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可能消耗ATPD.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答案 A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性的,所以A与B两种蛋白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这样才能与脂双层牢固结合,A项错误;促性腺激素的

5、本质为蛋白质,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B项正确;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的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后者消耗ATP,C项正确;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酶,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4.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收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B.图中E点时,甲植物净光合强度比乙植物净光合强度大C.图中D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温度D.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则其B1点将向右移动答案 B解析 图中甲植物比乙植物净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多,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量多,故甲为阳生植物,乙为阴生植物,A项正确;

6、图中E点时,甲和乙两种植物曲线交于一点,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B项错误;图中D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此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包括CO2浓度、温度等,C项正确;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则甲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若保证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需要增加光照强度,即B1点右移,D项正确。5.(2018广东四会中学月考)下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些物质或过程的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和图三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B.作用于图一中和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C.图二中为核糖体,合成后序列相同D.图三结构有61种,其携带的m大约有20种答案 B解析 图一中

7、的双链DNA分子和图三中tRNA的部分互补区段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A项正确;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氢键)的酶是解旋酶,B项错误;图二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过程,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代表正在合成的肽链,合成后三者的氨基酸序列相同,C项正确;图三中的结构是tRNA,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3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因此携带有反密码子的tRNA理论上共有61种,m代表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D项正确。6.水稻核基因hw(t)表达的蛋白参与光合作用,该基因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导致表达的蛋白减少了251个氨基酸。已知突变使mRNA发生改变的碱基

8、在下图所示区域内(终止密码:UAA、UAG或UG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数字表示mRNA中从起始密码开始算起的碱基序号)A.hw(t)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被动运输进入叶绿体B.碱基替换只可能发生在第257号核苷酸位置C.突变后参与基因转录的嘌呤核苷酸比例降低D.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共含有336个氨基酸答案 D解析 hw(t)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叶绿体,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单碱基替换导致表达的蛋白减少了251个氨基酸,则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由所在图示区域可得到此结果的碱基包括第257、258号核苷酸位置,替换后分别使对应密码子变为UAG、UGA,B项错误;突

9、变后只影响蛋白质的翻译,不会影响参与基因转录的嘌呤核苷酸比例,C项错误;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共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55/3+251=336(个),D项正确。7.(2017江苏卷)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子粒基因型相同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答案 B解析 据图分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项错误。正常联会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a和aa两种,异常联会产生的配子有A、aaa、a、Aaa 4种

10、异常类型,则自交后代会出现二体、三体、五体或六体等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项正确。由配子类型知,子粒基因型即后代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加倍后会得到基因型为AAaa、AAaaaa的杂合子,D项错误。8.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遗传病时,发现小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及时对小琳的家系进行了调查,构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只能肯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B.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D.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答案 B解析 父母患病而儿子正常,所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11、,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A项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项错误。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均为1/2,C项正确。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D项正确。9.(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

12、,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 C解析 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A项错误;若种群中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无法说明栗色为显性,B项错误;若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种群中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不会出现相对性状个体数相等现象,所以,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C项正

13、确;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由于后代个体数少,不能判定栗色为显性还是隐性,且该对栗色个体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时,均可出现这一结果,D项错误。10.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下页左上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啮齿类动物的适度存在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答案 D解析 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等,啮齿类不爱取食的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大,A项正确;同样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

14、等使得同一种植物的被取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结果可能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B项正确;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种类也随之增加,C项正确;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一部分植物类群从无到有,故该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在相应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所增大,同时,部分原来处于优势的植物的种群密度将下降,D项错误。1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酸碱缓冲物质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C.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 D解析 人体稳态的维持

15、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A项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酸碱缓冲物质的存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pH稳态,超过了限度会引起内环境pH失调,如酸中毒,B项错误;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会受到影响,C项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项正确。12.下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e表示感受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神经元c膜外为正电位D.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 A解析 刺激肌肉,兴奋可以传导至g的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说明兴奋只能由神经纤维单向传递至肌肉,而不能逆向传递,d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反射的完成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兴奋由d点到肌肉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兴奋不会传递至神经元c,因此神经元c膜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