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79977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所有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与无限的关爱,尤其在他们年幼弱小的时候,就连动物也是如此,人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要远远早于孔子时代。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有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广

2、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至清朝的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文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念诵歌唱的音视频,通俗易懂,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什么才叫“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我大体浏览了上述典籍,总结出古人提倡的“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尽到赡养的义务,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年老体弱时,生活起居有人照料。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例子。其三,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

3、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在里面,故有“孝顺”“孝敬”等词语组合。其四,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上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孝的第四个层面即是父母去世之后应“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古代中国把“孝”置于很高的地位,“孝”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谓“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可以不学习,孝悌不可不懂。当我们面对诸如“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的公务员打伤老父,辱骂母亲”等案例时,更能体会到这句古训的深意。所以,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4、终于立身”。“孝”这一品质,开始于侍奉父母,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这是很有道理的。(摘编自李春霞谈谈中国的孝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以关爱,所以孝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 古代有关“孝”的典籍众多,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后世关于孝的规范大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而来。C文章指出人对父母的无限关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产生较早,远远早于孔子时代。D物质养老是“孝”的最底层要求。要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病得医,在年老体弱时,身边能有人照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自己对“孝”的含义的理解,涵盖了父母生前与身后的尽孝问题。B作者从中国古代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佐证,证明“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 文章在谈论中国古代推崇“孝”道时,援引了现代社会刺母、打父的极端不孝现象的案例,令人警醒。D文章引入“孝”的话题后运用古代典籍进行例证,再诠释“孝”的内涵,最后指出忠孝原是一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佛教的百孝经共有84句七言诗文,其中竟含有100个“孝”字,由此可见佛教对“孝”也是高度重视。B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第一章明确了孝的要求,可见孝是古代学校教育

6、的很重要的内容。C作者认为在公众面前给父母洗洗脚根本就不是孝,真正的孝是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D. “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比较高,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要遵守的社会规范,任何人不得逾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局长的鱼 岁月是把杀猪刀。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 已经57 岁。 按照惯例, 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 “二线”。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 开始有意无意, 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听后只是笑笑。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一个工

7、作之外的癖好:钓鱼。 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 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 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知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 发现他都在钓鱼。 赤膊黑肤的局长,坐在垂钓的小板凳上,每次处理完公文,还会顺手赏条鱼给小黄。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 严格按照组织规定, 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 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域经济专业, 有心去竞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

8、、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行啊! 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说是顺路给局长带了套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 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知道我为什么

9、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 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 我生在船上, 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不知道。” “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 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 局长说完,用手比划着鱼的样子。 小黄有点儿哭笑不

10、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通过竞岗,小黄脱颖而出,终成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副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竞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 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

11、,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 但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您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局长大笑:错,那全是你自己的努力,我没给任何人打过招呼,可不想领那份情。小黄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

12、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 “局长的鱼”作为全文的线索,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小黄花五千重金为局长买高级钓具,并提示局长去钓鱼,表现小黄想要得到经济科科长职位的急切心理。C.局长喝酒后对小黄的一番谈话,说出了自己喜欢钓鱼的原因,同时也是对儿时痛苦生活的回忆。D.小说后面写局长和小黄语重心长的谈话,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局长对小黄的期望和嘱咐,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简单,平铺直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13、、心理描写等手法。5.小说的主人公局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6分)6.小说结尾对蒸鱼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

14、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材料二:表1:国家城市排名综合指数(100=理想)社会稳定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澳大利亚墨尔本197.59510095.1100100奥地利维也纳297.49510094.4100100加拿大温哥华397.39510010010092.9加拿大多伦多497.210010097.210089.3澳大利亚阿德莱德596.69510094.2100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表2:评价类型评价对象排名最高十大城市综合评价城市宜居指数青岛、昆明

15、、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分要素评价城市安全性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自然环境宜人性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交通便捷性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环境健康性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