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75871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建材行业分析实施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摘要:水泥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使用广,用量大,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在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固定投资增长乏力,导致水泥建材行业今年来持续下滑,2015年产品需求,产品价格以及行业利润等指标全面下跌,均创下近年来新低。产能指标严重过剩,潜在产能还在不断释放,行业乱象亟待整治。结合我国水泥发展历程及现状,笔者对接下来的水泥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如下判断:(1)受宏观经济影响,水泥需求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2)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任务,“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3)更环保,更节能,科技创新才是行业未来出路(4)水泥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5)走出国门,分享

2、海外新市场一、水泥建材行业概述21.1水泥的定义21.2水泥分类21.3水泥基本生产工艺21.4水泥性能评价2二、中国水泥建材行业的历史沿革22.1建国初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22.2“大跃进”的起落和经济调整阶段(19581965)22.3“文革”曲折前进阶段(19661978年)22.4在十字路口前进(19791984)22.5水泥工业蓬勃发展阶段(19851995)22.6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部署阶段(19962000)22.7新型干法高速发展阶段(20012009)22.8产能过剩日益严重(20092015)2三、行业现状23.1水泥需求萎缩,产量增速大幅下降23.2水泥

3、价格持续下跌23.3效益全面下滑,行业步入艰难期23.4出口量总体平稳,结构有所变化23.5供需: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23.6集中度提升慢2四、水泥建材行业发展前景24.1水泥需求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24.2“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24.3科技创新是行业未来出路24.4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24.5走出国门,共享国外市场2一、 水泥建材行业概述1.1水泥的定义水泥是一种粉状材料,它与水拌和后,经水化反应由稀变稠,最终形成坚硬的水泥石。水泥水化过程中还可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整体而形成各种水泥制品。水泥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硬化,并且可以在潮湿环境,甚至在水中硬化,所以水泥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水硬

4、性无机胶凝材料。水泥和钢材、木材一样,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农业、交通、海港和国防建设等工程。同时用水泥制品代替钢、木材料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生料:由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少量校正原料(有时加入适量矿化剂、晶种等,立窑生产时可加入一定量煤)按比例配合,粉磨到一定细度的物料,称为生料。熟料:凡由主要含CaO(氧化钙)、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磨成细粉(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均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即国际上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熟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

5、水泥归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国统局代码30)中的水泥、石灰和石膏的制造(C301),其统计4级码为C3011。1.2水泥分类表1水泥分类按用途及性能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硅酸盐水泥即波特兰水泥(P.I和P.II)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磷铝酸盐水泥和磷酸盐水泥按主要水硬性物质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铁铝酸盐氟铝酸盐磷酸盐水以火山灰或

6、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1.3水泥基本生产工艺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石灰质原料和粘土质原料。石灰质原料(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等)提供CaO(氧化钙),粘土质原料(如粘土、黄土等)提供SiO2(二氧化硅)、Al2O3(三氧化二铝)及少量Fe2O3(三氧化二铁)。此外,还常常加入少量矿化剂(如萤石等),以改善煅烧条件。生产时先把几种原料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在球磨机中磨成生料,然后将制得的生料在回转窑或立窑内经13501450高温煅烧,再把烧好的熟料和适当的石膏及混合材料混合,在球磨机中磨细,就得到水泥。由此,水泥生产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其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图1硅

7、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石灰石粘土铁矿粉石膏生料熟料水泥成品按比例混合磨细煅烧13501450磨细1.4水泥性能评价表2水泥主要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指标含义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度与矿物组成、储存时间、条件及熟料煅烧程度有关。计算时通常采用3.10g/cm3 。堆积密度通常采用1300 kg/m3。细度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水泥越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强度越高,收缩增大,活性降低。提高细度要增加能耗,降低设备生产率,增加成本。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一般在21%28%之间,主要与水泥的细度及其矿物成分有关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

8、时间;终凝:从水泥加水拌合起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体积安定性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强度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水化热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亦称为水泥的水化热不溶物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烧失量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碱含量其碱含量过高,骨料又具有一定的活性时,会在潮湿环境或有水环境中发生有害的碱集料反应。二、中国水泥建材行业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65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经历了跟随、追赶、超越引领及产能严重过剩四个阶段,实现了大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来,水泥工业发展犹为迅猛。回顾我国水泥工业65年发展

9、历史,大体经历了八个发展阶段。2.1建国初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1949年,我国只有35家水泥厂,年产水泥66万吨。通过3年修复设备、恢复生产,到1952年年底,全国水泥工业得到了全面恢复,水泥产量达到286万吨。1953年,我国步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水泥工业各项指标均提前和超额完成,新增水泥生产能力2359万吨,保证了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1957年我国水泥产量达686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140%。“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对包括水泥工业在内的重工业高度重视,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改扩建和新建了一批重点水泥企业,为新中国水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2“大跃进”

10、的起落和经济调整阶段(19581965)“二五”时期,前期投资建设的一批水泥厂陆续建成投产,19591960年又有6个水泥厂陆续建成,水泥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一阶段,从丹麦和西德进口了5套设备,分别安装在四川峨嵋和河北邯郸。在引进的同时,设计部门和机械制造部门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国产水泥制造设备,确定以“华新型窑”和“小屯型窑”作为我国发展的主导窑型。1961年,水泥行业开始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压缩,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其中包括:永安、西卓子山、开远、山东,以及邯郸、英德、柳州等水泥厂,湘乡、山铝水泥厂也放慢

11、了建设速度。经过调整,1963年经济开始复苏,停建的水泥厂陆续复建,到1965年,水泥工业开始全面好转,当年水泥产量达到1634万吨。2.3“文革”曲折前进阶段(19661978年)“文革”时期,随着各地大办农田水利建设,我国又掀起了大办地方水泥的高潮。从1970年起地方水泥每年以平均21.8%的速度递增。1973年地方水泥产量首次超过了统配水泥,到1978年地方水泥达到4253.3万吨,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65.2%,地方水泥厂也由1970年的875家增加到3400多家。在国家统配水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水泥的发展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做

12、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当时,市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国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急需水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开会、过问,并做了一系列批示。针对全国水泥工业的问题,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水泥工业的报告,追加了对水泥工业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决定成立建筑材料工业部。建材工业部内设水泥局,随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建筑材料工业局,加强了对建材工业包括水泥工业发展的领导。2.4在十字路口前进(19791984)1979年,在国家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国务院还是决定购买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建设冀东水泥厂、宁国水泥厂和江苏淮海水泥厂。这3个

13、引进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首批引进的成套项目,为逐步提高我国水泥工业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1984年,国家建材局在制定建材工业技术政策要点中明确提出,水泥工业要发展预分解窑新型干法,一般情况下不再扩建和新建湿法和老的干法生产线。自此,结束了长期以来水泥界的“干湿”之争,指明了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一阶段,水泥行业的管理体制得到了恢复和健全,科研队伍逐步开始合拢,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政策得到落实,水泥新标准和产品质量规范开始实施,为下一步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5水泥工业蓬勃发展阶段(19851995)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建材局的建材工业发展纲要。纲

14、要以改革的思维,率先冲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在全国掀起了各行各业投资办建材的热潮,“大家办建材”的方针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这一方针在当时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缓解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扭转了水泥等主要建材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19851995年是我国水泥工业蓬勃发展期,11年间纯增长水泥产量达32996万吨,平均每年纯增加约3000万吨。1995年全国水泥产量达47591万吨,完全满足了市场需求,从此告别了长达45年之久水泥供不应求的历史。这一阶段,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水泥供求关系矛盾十分突出,但国家缺乏资金投入,在此情况下,地方水泥异军突起,各行各业、各级政府、民间集

15、资办水泥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立窑得到爆发性的发展,中央投资只是围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所需水泥,建设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大中型水泥厂。1995年立窑水泥产量达到38491万吨,占水泥总产量的82%,成为了我国水泥工业数量的主体。立窑水泥是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和发展壮大的,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6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部署阶段(19962000)1996年,中国水泥工业进入了结构调整部署阶段。确定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国内水泥长期供不应求,直到1995年开始逆转。但市场急需的旋窑水泥仍然短缺,水泥总产量中立窑水泥占82,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阶段,水泥行业在“上大改小”和“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为全行业结构大调整作出了部署;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投资大大降低,由原来的吨投资10001200元降低到400元左右,从而为新世纪水泥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7新型干法高速发展阶段(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