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669474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语文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这个词语起源很早,易贲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对等的地位,可见对人文的重视程度。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记载孔子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左传里又有这样的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连上天也要

2、顺从人的愿望。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祖,或者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孔子、李冰父子、司马迁等,都祭祀他们的庙宇。所以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神的关系重要。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

3、“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中华文化中十分可贵的内容。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已的关系,应以人为先,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中国有句古话:“敬业乐群。”“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荀子阐发孟子的人伦说,提出“群居和一”之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他认为人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就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维系群体利益就成为一种美德。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的本义就是声音相应,也就是声音的和,引申为和谐、和平、和畅、中和

4、、融合、祥和等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做人要兼顾文和质两方面的和谐,“文质彬彬”,才称得上君子。“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节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华文化中,人和人的关系与人和神的关系同等重要,在众人之中要以圣贤为中心。B“公”就是中华文化所尊崇的“群”,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在“群”的范畴。C中华文化认为“致中和”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庸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D“天下为公”的说法在礼记中早已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至理名言。1.D 解

5、析:A“人和人的关系与人和神的关系同等重要”理解不当,原文第一段说“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神的关系重要”。B“公就是中华文化所尊崇的群,”理解不当,应当是“中华文化所尊崇的群就是公”,两者概念大小不一,不能随意颠倒更换。C“致中和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原文最后一段中庸的观点,并非“中华文化认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角度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属性,以人为中心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可贵内容。B文章引用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的史实,证明中华文化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C中华文化以人伦为核心,“乐群”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D文章广泛引用古

6、代圣贤的名言及典籍记载,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厚重感和论证的雄辩性。2.B 解析:B文中引用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的史实,用来证明中华文化对人的尊崇。该答案信息在第一段,关键文句是“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老子的“四大”学说是用来证明前者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孔子、孟子被称为圣人,说明他们道德智能完善。B人们如果不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就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C一个人只要文质彬彬,一味追求和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合、祥和,就是正人君子。D

7、弘扬中华文化,需要崇拜祖先和民族英雄,修养道德,以公为先,先人后己,和睦和谐。3.C解析:C文中最后一段的意思是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得上君子,而不是只要文质彬彬,就能成为君子。“一味追求”不合文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题。散步梁实秋 琅還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

8、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水,关在城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暖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 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接。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

9、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禁。 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气。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矾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畅快。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培根有言:“散步利胃

10、。”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趱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根筇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地需要策杖。一枚在手,无须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

11、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玄奘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闻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屐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

12、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里去了。 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再晚一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街上或是河沟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面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13、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写作此文时已处晚年,但文中呈现出的生命状态是那么恬静、那么乐观,不管生命之舟划向何处,路上的诗意长存其心!B本文结构上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从散步的方法、作用、“去处”到散步的时间,看似信手拈来,率性为之,实则处处表达自己的人生况味。C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用之后需急行出汗,方得畅快。这与“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D中国的散文历来讲究一种含蓄的美,提倡“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散步遇狗,“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正表现了这一特点。答案:C;C项不是异曲同工,而是“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原文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

14、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5.结合第两段,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5分)答案:恬然自适,随遇而安。“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可见作者恬然自适,随遇而安的性格。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如第三段主要是描写散步时的见闻: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这些都体现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自由随性的追求。第四段主要是通过描写古代人行药后散步的状态和自己散步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

15、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主要体现作者对自由随性的追求。(1点2分,2点3分,3点5分)6.散文大家梁实秋以“闲适小品”闻名于世,其文章别具一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鲜明的语言表达特点。(6分)答案:用词:大量引用古诗文,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底蕴。语言风格:语言诙谐幽默(或: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第段写各种狗的语言即可验证。修辞:使用比喻。第段把现代交通工具比作猛虎出柙,“行人总以回避为宜”精要地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不文明行为的反感。对比:养鱼换水与城里人“服几口清凉散”。(答到任意一点即可)句式:句式长短随性,自然天成,不事雕球,质朴老辣。(一点2分,答到任意3点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材料一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