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9096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顶碗少年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

2、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演示文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

3、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二、检查预习。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2、分段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第一部分:(16)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7、8)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三、学习第一部分。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出示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4、。)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出示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少年心想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4、交流讨论,思考。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四、学习第二部分。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

5、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出示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1)齐读。(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

6、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五、学习写法。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六、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板书设计:19 顶碗少年镇定、自信 紧张、丧失勇气 镇静、自信、充满勇气失败 再失败 成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二教材分析: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

7、,十分吸引学生,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对课文表述的事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少年处在怎样的困境,又是怎样勇于拼搏取得成功的;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文本的空白点读出来。此外,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8、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那些杂技表演?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师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教师板

9、书课题)3.介绍作者。4.教师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附和 陶醉 不知所措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填空:这真是一场 的杂技表演。4.把令你感到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三、自学反馈,整体感知1.认读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文中的多音字。喝(h)彩 屏(bng)住气 附和(h) 结(ji)实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

10、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5.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当年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6.教师小结:是呀,这场杂技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描述也去好好感受一番。四、品析文本,感悟哲理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1)少年的表现。(2)碗的描写。(3)观众的反应。3.教师小结过渡: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呀,然而令作者永生难忘的仅仅是顶碗少年高超的表演技艺吗?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呢

11、?(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面对失败时的表现进行品析。(2)教师导言:在亲眼目睹了表演的全过程后,作者对这场杂技表演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从文中找出来。(3)指名反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4)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5)交流: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来什么?4.了解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五、总结全文1.教师引导交流:作者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感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那么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又获得什么启示呢?2.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总结。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顶碗少年少年的动作(难度

12、很大)杂技表演 (三次) 对碗的描写(气氛紧张)(惊心动魄) 观众的反应(扣人心弦)坚持失败 成功小学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经典备课教案三【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

13、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 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1)课文哪几个自然

14、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句子:“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