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669089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意义XX镇中心小学位于XX江中游,XX县北部XX镇内。学校环境优美,办学历史悠久。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XX书院,设在风景宜人的XX寺。XX两岸的名流,如XX等都曾到此求学。后随新思想的传播,X年X年,表山籍进士XX和天津教武堂毕业生XX创办了XX学堂。X年,XX学堂迁址XX屿山脚下进行扩展,XX共同参与新学校的创办,并将XX学堂更名为XX第八高等小学甲部。后又迁址XX老宗祠,也就是现在的XX镇中心小学学校地址。XX镇中心小学管辖X个校区(XX),中心本部现有教学班X个,在校生X人,教职工X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基地、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

2、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单位、XX市文明单位、XX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县绿色学校、县平安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体系上的一大突破,其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纵观农村小

3、学的学生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存在对社会缺乏深刻认识,对家乡缺少深入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强烈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本校以XX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支撑,以“基地建设,参与活动”为突破口,以“热爱家乡,走进自然,学会感恩”为主题,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有XX镇中心小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框架。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落实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

4、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为努力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打破知识传承的单一性等开通了渠道。它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亲近自然,了解家乡,走进社会,学会感恩,学会服务,学会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现自我,热爱家乡,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重在

5、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5、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教师层面1、通过对活动的组织、指导、参与和管理,转变课程观、教学观,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2、改进教师的评价方式。从关注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与发展,更多地转向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习惯养成和价值观的

6、确立。改变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身份,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学校层面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四、课程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1)探索自然(2)热爱家乡(3)学会感恩2、活动范围:(1)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2)非指

7、定性领域:“四节”活动;节日文化;班队活动;民风民俗;感恩实践活动教育。3、内容安排:每学年征集教师及学生意见,设计并确定每个学期的主体研究内容,形成菜单,以下是围绕学校所设计的部分主题,供学生和教师选择。三年级:(1)探索自然植物类:走进桃花园、校园的松树、我和牵牛花有个约会(2)热爱家乡XX江岩奇:雄伟的石桅岩、走进十二峰、人工奇景龙瀑仙洞(3)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我为父母做件事、母亲节、我们这一家四年级:(1)探索自然动物类:家乡的猪、可爱的小猫、喜鹊你在哪(2)热爱家乡XX江水秀、滩林美:XX江水质调查、滩林的形成、保护水资源(3)学会感恩尊敬老师:老师那厚厚的备课本、一只粉笔、教师节的

8、来历五年级:(1)探索自然环保:垃圾袋的自述、二氧化碳吸收、汽车尾气排放调查(2)热爱家乡XX江的瀑布:七折瀑的美、百丈瀑、龙湾潭瀑布的由来(3)学会感恩追忆先烈:寻找谢文锦、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红十三军的足迹六年级:(1)探索自然XX特产:走进湾里葡萄、XX江田鱼、XX江沙岗粉干(2)热爱家乡XX江古村、书院(芙蓉古村、苍坡古村、千年古镇枫林、芙蓉书院、琴山书院、XX书院)(3)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小小XX导游、夸夸我的家乡、XX江护江在行动五、基地建设:1、宗旨:为有序、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2、目的:(1)丰富学生阅历,开阔学生视野,锻造学生个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2)

9、拓展学生生活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加深学生对XX江历史、人文、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树立继承传统、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 (4)加深学生对XX镇经济建设的了解和认识,体味“劳动创造价值,科技引领进步”的真谛,进一步明确“学好知识,立足社会,回报家乡”的人生目标。3、基地活动指导:(1)活动原则: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综合提高、全面发展。(2)活动内容:观摩生产流程,亲自动手操作,参观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感受XX江耕读文化,体验技术进步的力量,做好调查及学习情况记录。(3)参加活动人员:XX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及全体学生。 (4)活动时间:每星

10、期每位同学至少参加一次,由各年级综合实践课老师组织实施,活动时间由各年级向学校申报,由学校组织负责落实。 (5)活动评价:根据XX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4、主要基地:(1)自然风光基地:文峰塔景点、四海山森林公园、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狮子岩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石柱滩林(2)风土人情基地:XX丽水街、XX古村落、五尺红十三军旧址、校园进士牌楼、XX养猪场、XX环保所基地、XX麦饼摊、XX金粉夹市场、湾里葡萄生产基地、东皋红柿基地、沙岗粉干作坊六、实施策略: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主动探究”,是一门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地

11、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发展。2、营造氛围:结合学校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促进自身发展,完善健康人格。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4、注重整合:把学校的专题活动、主题教育、班队活动贯穿起来,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5、操作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交流与总结阶段。(1)准

12、备阶段: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立活动主题:主题一般由教师与学生商量决定,也可参照学校设定的课程内容中的自主选题菜单确定主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第二步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特别注意的是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帮助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阶段。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活动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在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时,教师在

13、实施过程中要起指导作用,做必要的专题讲座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和活动的生成性,对学生作出恰当地评价。整个活动要做好记录和台帐整理,并加强安全工作。(3)交流总结阶段: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每个主题活动总结交流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调查成果整理、统计;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第二步,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评价。6、教学建议:(1)撰写教案基本步骤主题名称选定主题目的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与方法(活动准备、调查了解、收集整理资料、资

14、料分析)总结交流活动评价活动反思(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访谈、资料查询(网络搜集、图书图片)。(3)成果展示方式:汇报答辩辩论演讲 (4)校外活动应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听取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的参与支持,也有利于校外活动的安全保障。七、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1)建立机构:A、课程专家指导小组:顾 问:XX(市教师教育研究院书记、副院长)组 长:x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科室副主任)副组长:XX (县局教育一科科长) XX (XX学区主任) XX (县教研室副主任) XX (县局教育一科副科长)成 员:XXB、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组 长:XX(校长) 副组长:XX(副校长)组 员:XX负责学校综合

15、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实施的领导、协调和督察工作。C、学校课程指导小组:组 长: XX 副组长: XX组 员: 教研组长 班主任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制订、落实和指导工作。(2)健全制度:学期初,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类计划,即学校综合活动计划、年级组综合活动计划及班级综合活动计划。在此基础上及时记录活动情况,监督与调控,做到反馈及时,总结及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3)课时安排:每周三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搭配,使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生动活泼地发展。2、师资保障以全员提高为目标,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1)教师培养xx年,校区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县优秀论文5篇,骨干教师4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5名。2010年,学区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公开教学不少于6人。市、县优秀论文8篇,市级以上论文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