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935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苏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情况。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重点、难点重点: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 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难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设计思想赤壁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

2、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082年。“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苏轼在政治

3、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逮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刑。最后,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以团练副使安置,不得签署文书。苏轼住在黄州东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一住就是五年。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

4、想情感。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赤壁赋教学PPT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

5、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观看pptppt简介作者苏轼,知识灌输。解题,介绍赋的有关知识。听讲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夯实基础

6、。给加点字注音属客( )窈窕( )斗牛( )冯虚御风( ) 桂棹( )倚歌而和( )余音袅袅( )嫠妇( )愀然( ) 扁舟( ) 舳舻( ) 酾酒( )横槊( ) 匏尊( )无尽藏( )主导学生活动: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课文注释补充:泛舟:荡舟,划着船。泛,浮行,漂浮。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铺在江面上。横,横铺,覆盖,笼罩。浩浩乎:广阔的样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

7、明月长久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主导学生活动:概括文章内容。阅读、思考、发言。第一节: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乐”)第二节:写箫声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骤转。(由“乐”而“悲”)第三节: 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当年舳舻千里横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第四节: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尽管政治失意,被贬黄州,但作者能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对待它,找到自己心理平

8、衡的支撑点。第五节:客人转悲为喜。(由“悲”而“喜”)主导学生思考:本文写作特点。诵读、思考、发言。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

9、者陶醉其中,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3.“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拓展延伸主导学生活动:理解苏轼的几个哲学层面。听讲、讨论、发言儒家和佛老思想。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赤壁赋苏轼第一节: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乐”)第二节:写箫声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骤转。(由“乐”而“悲”)第三节: 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第四节: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第五节:客人转悲为喜。(由“悲”而“喜”)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