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66018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胜于救灾_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灾胜于救灾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摘要:近年来,在灾后的心理干预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但如果将心理的运用仅仅停留在灾后创伤干预是远远不够的,防灾胜于救灾,不仅物质上我们要做好准备,心理上我们也要打好预防针,正确利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引导和发挥人心的力量,就是一份低投入、高回报的保险,就是与灾难对抗的又一层保障。关键词:心理学 灾难 预防 现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从个体心理到群体心理,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灾难,可谓是人与自然矛盾最极端的表现,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何等的渺小,也就是在这时,人类才是空前地团结一致,人心的力量才越加辉煌。我们知道,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十分总要。俗话说,房

2、屋倒了,可以重建,道路跨了,可以重铺,可人的心灵一旦坍塌,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心理的阴影可能会笼罩一辈子。汶川大地震,经历特大灾难者不仅需要生命和身体的救助,而且心理危机干预第一次被卫生部重点关注,提出在整个社会救援系统中必须包括心理社会干预部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难关。 充分说明了心理治疗在灾难救护中的重要性。危机干预旨在阻止极端应激事件所致后果的恶化,通过即刻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和情感趋于稳定。近年来,在灾后的心理干预方面,虽然我们国家明显不如其他国家,但也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越来越重视,相信会越来越完善,受灾人民的身心健康可以得到有效的理疗。但是,如果将心理的运用仅仅停留在灾后

3、创伤干预,那仍然是亡羊补牢之举,就好比灾前不花钱检查房屋,灾后才花钱修临时住宅,不仅效率低下,能起的作用也相当有限。那么心理学还应该运用到哪些地方呢?我们来看一则俏皮话。灾难可怕吗?灾难其实并不可怕。灾难来临时你无非有两种可能:在场或不在场,不在场有啥可怕的? 在场又有两种可能:受波及或不受波及,不受波及有啥可怕的? 受波及后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不受伤,不受伤又有啥可怕的? 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轻伤或重伤,轻伤有啥可怕的? 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可以治好或治不好,可治好有啥可怕的?治不好更不可怕,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灾难并不可怕当然,这只是笑谈。若用事实是说话,灾难的可怕毋庸置疑,动辄天崩地裂、

4、土埋水淹,造成尸横遍野、家破人亡,无情无义,一视同仁,大自然最原始的狂野,对生命毫无怜悯的践踏,只有悲恸欲绝的哀号随风飘逝不过通过这段小小的心理安慰,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的影响是贯穿灾难始终的。就让我们回到这则笑话,以之为线索分情况展开。灾难来临时,在与不在现场(以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为例)不在现场有什么可怕的?有,甚至有时候比在现场还要可怕。这便是心理台风眼效应。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露所致的抢盐风波。核危机不但让日本焦头烂额,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引发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在隔海相望的中国,服用碘可以防辐射的传闻加上对海水遭到辐射污染的担忧,促成了一场抢盐闹剧,有的家

5、庭甚至囤积了够吃一辈子的盐。一衣带水的中国如此恐慌,远隔太平洋的美国同样也不淡定,在美国西海岸,药店里平常乏人问津的碘化钾药片被抢购一空;在网上,碘化钾的价格由一瓶10美元疯涨到200美元;有些加利福尼亚州的居民买不到碘片,干脆就大吃特吃海藻,就是因为里面含碘较多。而被灾难直接命中的日本地区,人们反而冷静沉着地听从指挥,等待救援。形成让人费解的心理台风眼:非受灾地区的人总是将实际情况夸大估计,而受灾地区的人们的心理状况也往往比非受灾地区的人好。所以说灾难来临时不在场的人群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心理台风眼还在研究阶段,没有比较系统的解决方法。在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普及科学知识。恐惧源于

6、未知,流言止于智者。谣言之所以会传播是因为人们没办法分辨真假,不明就里所以心里焦躁不安。因为对灾难一知半解,反而会被自己的想象所吓倒,不理智地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才会一时间谣言四起,带来不必要的恐慌与混乱。在这次事件中显而易见,参与抢盐的群体大多是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一方面不懂得盐中碘的含量、碘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清楚或不相信国家调控盐价的相关政策,所以才会让“有盐救命”“一盐千金”等谣言有机可乘;而在高知识水平群体里面却很少出现“抢盐”的现象。所以普及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减少心理台风眼带来的人民群众的恐慌。2、 建立权威。因为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再加上知识传播形式上的被动灌输,全

7、民知识普及这一点很难做到。这个时候便是专家、权威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可是在我们国家,专家、权威早已失去人民的信任。“专家说核电站不会爆炸,然后核电站爆炸了。专家又说其他两座核电站不会爆炸,然后其他两座都爆炸了。专家还说即使核电站爆炸了,外面的壳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然后壳炸飞了.”这个时候专家说“核辐射不会音响中国”、“吃盐不防辐射”还有谁会相信呢?科研集团、政府机构在一次次事件中丧失了自己的信誉,得到短期利益的同时,我们国家将失去长久的保障。建立真正有威信的辟谣系统,才能在短时间内起到辟谣的作用。3、 及时播报。没有什么比事实更有说服力,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渠道,将灾区的真实情况传达给外界,

8、切断非受灾人群的恐惧来源,才能从根本上抚平大家的恐慌情绪。但是,信息传播媒体也需要具有相当权威,现在是微博时代,信息良莠不齐,而因为微博上的信息是自己主动去了解的,所以人们又特别喜欢相信。很高兴,据我所知,在微博上关于“抢盐”风波还是以辟谣居多,对平息谣言起到一定作用,但这并不能保证下次依旧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非受灾人民应该是救助受灾人民的主力军,而不应成为又一个麻烦。所以要正确利用和预防心理台风眼,让人们客观地对灾难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安全防范心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在现场,受到与未受到波及(以汶川地震为例)还记得最牛校长叶志平吗?四川省的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校长。因秉承:“责任高于

9、一切,成就源于付出”,多年来他不断加强教学楼的加固,引导学生做安全疏导训练。在“5.12”大地震发生后,自己学校学生教师无一人伤亡。震后,由于他高度的责任感,依然带领着全校教职工自强不息地战斗在抗震自救的最前线。 被称作“史上最牛校长”。如此战绩,享誉全国。至在2011年6月27日,他因脑溢血辞世,我们都深深为之叹惋。最牛校长固然可敬,其他校长何其哀哉!为什么当时的情况是仅有一所学校安然无恙而不是仅有一所学校不堪重负而倒塌?!出了一个最牛校长其他校长跟着鼓掌,好像自己也沾光,社会进步了一样。为什么不到过来呢?叶志平要的可不是“最牛”这个虚名,他要的是孩子们、祖国的未来平安无事,哪怕当时舆论关注

10、的是“唯一一所倒塌的学校的最差劲校长某某某”而不是他,孩子们都顺利地扛过地震的冲击,这才是他真正想看到的吧?这才是这个国家真正应有的吧? 地震降临,受不受到波及,全靠所属的环境。每一次灾难我们都会有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固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与我们的防灾意识薄弱有关。总有人认为,与建高楼大厦、提高GDP相比,安全防范工作不是什么“显绩”,做得再好,用力再大,也看不出来。再者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毕竟较小,发生了自认倒霉,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下大功夫,口头上会讲一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是应付,而不是积极主动提出切实有效的举措加强和改进。对于有责任心予以加强的

11、人,却往往被斥为杞人忧天。确实,我们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但楼会不会塌下来总要考虑一下吧?安全无小事,性命攸关的事情是没有改过的机会的。是否有安全防范意识,是否愿意花钱在看不到的地方上,这是个决策问题。与其指望当权者良心发现,倒不如影响其决策。我们列出2X2支付矩阵。地震发生安全防范有无有安然无恙(h)酿成大祸(m)无耗费金钱(fa)没事发生(cr)决策的反应偏向公式表示为: P表示地震发生的概率V(cr)表示没地震、不防范的好处,跟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情况一样V(h)表示地震来临、做好防范的好处,叶志平是典型代表C(fa)表示地震没来、做好防范的坏处,即花费却看不到政绩的金钱C(m)表示地震来临、没

12、有做好防范的坏处,压在房屋下的一条条生命当大于1时,决策就越倾向于防范,当小于1时,防范意识就越弱。当然,由于这些价值是没办法衡量的,所以没办法精确计算,只能大概估算。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城市没有遇到地震,地震发生的概率P很小,地震来临是没做好防范的坏处c(m)也看不到,随着叶志平的逝去,他的荣耀V(h)也渐渐被人淡忘,相反,地震没来时的好处V(cr)和坏处C(fa)却相当明显,自然会导致变小,把简单地说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疏于防范的根本原因,钱看重了,命就看贱了。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地震概率p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地震没来时的好处V(cr)与坏处C(fa)由于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目标相冲突,

13、不会因为地震而轻易改变,所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宣传教育,弘扬叶志平校长事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条件的话,可以给此类英雄以实质性的表彰。总之要的是效果,高尚是副产品,能给V(h)增加筹码便可。 2、立法,乱世用重典,严厉追究未做好安全防范相关人员的责任,不仅仅是找几个替死鬼,而是要整条关系线全部落实,从高层到基层都要附上责任,大幅增加C(m)的值,严酷到所有人都不敢有侥幸心理,才不会有一环、有一丝懈怠。人类重视无关紧要的风险,却对真正的威胁置之不理的习性,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还给公共政策和群体行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影响当权者决策,防患于未然,把

14、一切安全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灾难来临时可能的损失减到最小。受波及,受伤与未受伤(以火灾为例)灾难总是突如其来,能够安然无恙的,除了运气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冷静。更准确来说,叫淡定。其实很多起码的知识我们都是具备的,大家都知道起火时不能走电梯,不能跳楼,要趴地前进,准备湿毛巾等等,可是,面对突然窜起的大火、滚滚而来的浓烟、逐步升温的空气,我们真的能保证按照所知道的知识逃出生天,而不是呆在原地发呆吗?人类的智慧赋予了我们能够在危险中逃脱生天的能力,而要发挥这种能力便需要一颗淡定的心。有的研究表明,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自主神经反应可能会走上极端:即本该兴奋活跃的交感神经完全不活

15、跃、不敏感,而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轻者引起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连贯、不规则,行为紊乱等;严重的情况下脑不能保证其激活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也有研究说,人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而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的一部分。长时记忆就像是超大的计算机硬盘,永久存储着你的记忆;而工作记忆,就像是内存,只放那些你正在用或者马上要用的东西,而强烈的刺激会占用这些内存,使你需要的知识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常会在紧张时体验到的大脑一片空白。曾经有经历过地铁起火事件的幸存者报告,在地铁起火时只有10%左右的人正确逃生,10%的人不知所措地哭喊、发呆,另外80%的人因为大脑“当机”,竟依照平时的行为

16、模式照常上下窜着火苗的列车,对危险熟视无睹。我们还知道,地震最佳逃生时间只有12秒,一愣就没了!能否有效地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能否抑制住一些不合理的生物本能,就要看有没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心态了。培养这种心态并不难,关键在于演习。消防演习可不仅仅是给消防人员练手,更不是为了作秀,而有其重要的意义:1、 树立自救意识、逃生信心。消防人员并不是天生不怕火,而是经过训练,相信自己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抗火灾。经过消防演习并认真对待的人,必然能积累一定经验,在发生火灾时,这些经历十分有利于人们平复心情、稳定心态,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提供基础。2、 使求生理论实践实践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在课堂上听了多少技巧那都是纸上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