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665584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习题例题讲解全套资料 课件2 4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 1927 1949年 专题点拨 1 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1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 为相持阶段的到来和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党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 促进了国民的团结与进步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远征缅甸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的影响 2 全球视野下的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 民族独立自由视角下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

2、战争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是明证 为中华民族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也是国共合作的胜利 2014年 我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 赢得了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B 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C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D 为世界赢得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 本题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要求分析中华民族 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故A项正确 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符

3、 答案 A 2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重要措施 1 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国民政府为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扩大税源而发起 主要围绕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 它减少了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增加了关税收入 而且提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 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吸纳了苏联计划经济和凯恩斯思想 实行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市场经济 它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增加了国民收入 3 统制经济政策 战时经济体制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 直接干预或管制经济各环节的方法 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战时经济模式 战时

4、经济统制政策保证了战争的需求 同时促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升级 4 总体积极作用 为抗日战争战略后方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例2从1928年开始 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 提高火柴 瓷器 糖 水泥 肥皂等货物的进口税 到1933年 对棉产品 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达到货价的80 此举 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使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经济 推动民族工业更快地发展 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9 1933年西方国家正遭受经济危机的困扰 为了摆脱危机 纷纷向外倾销商品 因此 国民政府提高进口税

5、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的商品倾销 推动其更快地发展 故 正确 错误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择C项 答案 C 3 1927 1949年中外经济 政治发展的内在关联 专题在线 例3在探讨 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 问题时 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 并摘录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 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许多人 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 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 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 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 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 有组织的 据 东方杂志 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 最急需的是 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 计划经济 和集体

6、生产 据 申报月报 1933年 左倾的也好 右倾的也好 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 独立评论 1934年 问题 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 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设 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要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 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 第二段材料 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 指的是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 内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 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 围剿 答案 1 国内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中共领导的

7、根据地 苏维埃政权 面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根据地建设 广大工农阶级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张向苏联学习 或回答 中国面临内忧外患 亦可 2 国际因素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和 自由放任 政策的失灵 暴露了市场的弊端 若回答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功的启示 酌情给分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取得巨大成就 或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4 近代中国的经济形态对照 续上表 例4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 该流程图反映出 A 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 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 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 自然经济体系完全

8、解体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流程图反映了茶叶的销售过程 说明外销农产品形成规模 C项正确 A B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 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5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实践 1 探索革命道路 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 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 但在革命道路上基本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35年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

9、 方针和政策问题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逐步走向成熟 3 中共政策的调整 1935年瓦窑堡会议 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中共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决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标志着中共完全走向成熟 抗战胜利后 中共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 双十协定 并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 三大战役胜利后 中共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促

10、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例5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 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解析 由材料中的图示 井冈山 瑞金 等信息 可以判断是 工农武装割据 的道路 答案 C 6 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 原因及影响 例6不同的历史时期 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 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面示意图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 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

11、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 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 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 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 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问题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 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 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 综合材料一 材料二 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 民族凝聚力 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 举例说明这种 凝聚

12、力 在政治 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 1 问根据地图中的相关信息 特别是注解的三大军阀 国民党和地图名称 不难判断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据点 军事斗争从地图名称可以归结为 北伐 结局一是从取得的成果上归结 二是从最终国共关系的破裂上分析 第 2 问错误估计据材料二可以从民族凝聚力 军事力量 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 表现政治上主要从统一战线角度回答 军事主要从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配合抗战上归结 答案 1 状况 军阀割据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 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 动摇了 或基本推翻 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革命失败 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 错误估计 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 忽视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 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 忽视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 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 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 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 战略上相互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