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5247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淡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及解题技巧 摘要 古诗词的鉴赏要求,从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的角度去理解欣赏诗歌。关键词 古诗 鉴赏 要求 解题技巧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视为畏途的题型之一。笔者就如何把握古诗的鉴赏要求进而掌握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作些简析。一、高考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语文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鉴赏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景物。鉴赏这些

2、艺术形象的内容,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都是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的,鉴赏诗词不能抛开诗歌的形象,只有分析诗歌形象,才能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其中重点是应该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融合图景有机而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这里的“意“指思想感情,”境“指生活画面。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诗歌的语言是简洁、凝练、含蓄,又富有韵律的,因而鉴赏诗歌

3、的语言,首先要抓住对词语句子的理解,然后才是“修辞”层次上的“鉴赏”,即从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选择、修辞格的运用、语言的个性化、语言的风格上去理解诗的内容,体味作者诗中表达的感情,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志向,把握诗的主题。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因素的配合、变化,都有“技巧”问题。在诗歌中,材料方面的有无相关,虚实结合,虚实相衬,以小见大;结构方面的断与续,伏笔与照应,对比、映衬、悬念;其他方面

4、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刻画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等。这些都能体现技巧的表达效果。这些也都是我们在鉴赏中应思考的方面。诗歌的表达技巧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诗经的赋、比、兴发展至今,无数优秀诗人的艺术实践使诗歌艺术变得绚烂多姿。我们在整体把握诗的结构的同时,还要分析理解诗的表现艺术,全面感受诗歌艺术的魅力。4、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要求实事求是、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关于古诗词思想内容的鉴赏。古人早有“诗言志”的说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提出了“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5、这都说明,诗人的创作绝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志可言。那些直抒胸臆 的“抒怀”“咏怀”“感怀”诗自不必说,就是那些写景诗、咏物诗说到底也莫不寄情言志:可描绘自然风光,表达恬适安闲的心境;或颂扬壮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挚爱;或描写花鸟虫鱼,表达生活的高雅情趣;或叙写亲情友情,抒写人类情感的至真;或追慕古圣时贤,抒发建功立业之志;或描写民间的疾苦,客观上为人民代言;或抒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表达深沉的哲理思索,凡此种种,可谓千姿百态,是无尽的思想宝库。可以说每一位进步诗人,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眼界有宽有狭,知识有深有浅,志趣有高有下,成就有高有低,影响有大有小,

6、但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作品中都肯定和表达了真善美,虽然这种肯定和表达难免带有个人和时代的局限。二、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1、从内容方面去理解(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任何情感,任何内容,均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因而弄清作品的字面意义是理解作品深层意义的第一步。理解作品表层含义需要注意两点:明白词 语的含义。这里词语的含义并非指一般的意义,而是指特殊的含义。其一是诗、词 、曲中的使用的典故,只有理解典故的意义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句中“封狼居胥”即用了典故,原指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的事。此隐指南宋

7、张浚隆兴元年北伐而败于符离之事。再如从军行七首其中“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关山月”即用典故。“关山月”本是汉乐府诗题,该诗歌咏戍边将士之苦及思乡之愁,此处就是用“关山月”来表达这种愁苦的。其二是一些词 语的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即不是“闹”字的一般意义,它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等,这里“闹”字有充盈、盎然的意思。理清句子的结构。诗歌的语言力求凝练,有时还要求对仗,讲究音韵,因而不同于一般散文的语言。其句子结构的特点,一是省略跳跃,如“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

8、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即此类句子。读诗时,读者须将这些互有关联的景物组织起来加以理解。二是语序有时不是正常的排列,理解时须调理成正常语序。如“碧梧栖老凤凰枝”,理解时应将语序调成“凤凰老栖碧梧枝”,句中语序调整主要根据词 语意义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对有些句子,只停留在表层意思,是远远不能理解作者的真正意思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表现形式去深味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意,弄懂诗句的语境意义和意境意义。诗句的语境意义。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去把握;1)对上下文中的有关词 语要联系起来理解。如杜甫将赴弄南寄别李剑州中“使君高义驱古今,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焉知李

9、广未封侯”句的表面义为“怎么知道您像李广一样不能被封侯”,那么此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一应弄明白“李广未封侯”的典故之义。李广,汉初抗匈奴名将,屡建战功,但终未封侯受赏,因而古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二应联系上文语境来看,李剑州“高义驱古今”,“文翁能化俗”,高风亮节,功绩卓绝;但“三年寥落坐剑州”,既未被重用更未受封。因而作者对李剑州的不公待遇深感不平。但作者更主要的是从积极角度安慰、鼓舞李剑州,以李广喻李剑州功绩显赫,虽寥落暂处剑州,但以后会有锦绣前程。2)联系作者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及作品的背景,可

10、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容。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联系辛弃疾的生活背景及社会状况,我们不难理解,辛弃疾面对金兵入侵,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已,仍想杀敌报国。可南宋统治者却不思杀退金兵,收回失地,因而对辛弃疾置之不理。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还不如廉颇,廉颇暮年尚有人问询,而自己却连人问也没有。壮志难酬,内心惆怅,不够发出连连哀叹。诗句的意境意义。诗句的意境即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事例,要理解诗歌语句的意境意义,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形成那种事、景所展示的画面,再根据这种画面去想像作者处于其中会有何种感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11、,作者所写的景:寒风凛冽的严冬大雪封地,可是一枝红梅却昂然怒放了。一派银装素裹之中,却有那么娇艳的一点红,不仅写出了梅的形态美,而且也写出了梅花抗寒斗雪的孤傲品格,作者讴歌红梅,也正体现了作者的品格与情操。再如雨霖铃中景、事与情的融合,更是浑然一体。体会诗句的意境,最重要的是脑海中能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能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2、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1)语言特点诗的语言要求精炼、含蓄,同时又具有跳跃性。1)精练。即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如雨霖

12、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一语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一对恋人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他们该有多少离别话要倾诉,但只能“泪眼”相对,因为那种依恋、愁苦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尽情表达的,因而只能是四手相执,泪眼相对,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一个“竟”字准确、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心情。2)含蓄。诗的语言,不能像散文一样直露,它要求感情不露,意在言外。但绝不是像朦胧诗一样,使人不知所云,颇费猜测,而是事清景明情真,只不过不是赤裸裸表白而已。如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看字面,只是对桥边芍药发问:你年复一年为谁生长?为谁开放?但实际上是写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古扬州人烟

13、稠密,市面繁荣,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且环境优美,河流纵横。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就写出了古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今朝“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桥边芍药也无人欣赏,自生自灭。而这一切都是外族入侵造成的。这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而且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2)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如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发了粮食来之不易,应珍惜的思想感情。再如观刈麦:”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不劳而食者(包括作者)

14、的责挞和自己的愧疚心情。抒情手法还有间接抒情。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可叫托物言志,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写景,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有的是寓情于景,情景相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字字溢情。还有的是寓情于事,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貌似叙事,可实则抒了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2)表现手法。欣赏诗歌,还要看作者是具体运用何种手法来表达的,此类手法常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及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象征、衬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