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5039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熏陶 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以其容纳百川的独特优势,为施教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和舞台。除了常规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以课文为依托,从多方面渗透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审美熏陶,对于这些花季少年们来说,如阳光之于花朵,甘霖之于春苗。【课文中的绘画美】中学课本中的许多名篇佳作,以其优美的笔调,描摹和展示了大自然中独具艺术美感的景观。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绘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

2、覆盖下的是山,文中写到“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字里行间充满事情画意。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淡雅宁静的水墨画。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周庄水韵里,作家描绘了古镇被仲春的雨雾笼罩,宛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而在冬天的阳光下,周庄的薄雪渐融,古老的砖石与莹白的积雪参差交织,“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教师在讲授这些地方的时候,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再现文字内蕴含的优美画面,以及色彩搭配所产生的视觉上的美感。让学生自觉发现文字艺术中的绘画美,既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他们逐渐具备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非独现代文学,在古韵盎然的诗词曲赋中,也包

3、蕴着丰富而强烈的画面感。古典作品,凭借精练的语言,在有限的文字空间里,浓缩着无限的意韵悠长的画面,千百年来成为了华夏子孙记忆里永恒的美。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课文后有道习题,让学生根据诗句,充分联想,画出一幅“深秋游子图”来。我在教学设计时,加强了对诗歌情景的重现,反复调动学生脑袋内关于秋天、大道、枯树的记忆。等到做这道习题时,学生们跃跃欲试,结果出来后,有的画水墨画,以枯枝老藤来显诗意;有的画钢笔画,以古道瘦马衬托游子的寥落;有的画蜡笔画,以落日尽现沧桑之境界。通过绘图,学生们对于诗歌理解更加深刻透彻了。同时,对于绘画中的构图、着色等技法,有了新的直观的认识。对于乡镇中学的很多孩子来说

4、,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带有创作意味的的绘画,对一部分孩子来说,这也许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艺术殿堂的小窗。语文综合能力训练中,有一项是学办手抄报。我在教学中,也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美工指导。要栏目分明,排版也要独具匠心,结合真正的报纸,让他们了解排版要求“方正中求参差、严谨中显活泼”。图文并茂,题头与插花要与内容吻合。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在语文课堂上,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品位绘画艺术所带来的愉悦之美。【课文中的音乐美】“音乐是心灵的直接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已经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音乐,培养学学生高雅的欣赏品位,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借助语文课本里的相关

5、篇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的民族音乐,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有足够的自我判断能力,来区分经典音乐与时下那些玩世不恭的俗浅音乐之间巨大的差异。阿柄在1950这篇课文里,介绍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发现、抢救、推广的经过,让我们了解了包括它在内的一系列民族优秀乐曲,如听松、昭君出塞、大浪淘沙龙船。这些能让人产生高山仰止感觉的好音乐,不应该仅仅流淌在方方正正的文字里,我们除了用文字和语言来描绘它们之外,还要让学生亲自聆听。我利用现代便捷的播放手段,让学生感受这来自民间的布衣大师的演奏,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同时利用课间广播,播放我国和世界名曲,让美的旋律,填满学生还十

6、分清透的心田。【课文中的建筑美】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华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其中,巧夺天工的建筑成就,可以说就是中华文明桂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恩格斯说过,现代人要“承受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加以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欣赏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美,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途径。周庄水韵中,作者介绍了贞丰桥、富安桥(双桥)等等,“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是换一道风景。”富安桥两桥相依,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浑然一体。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扬名海内外,被赋予“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在这篇课文的讲授中,我充分利用了图

7、片和影象,向学生直接展示周庄的建筑风格,展示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粉墙花窗的魅力。教育家叶圣陶的名作苏州园林,是介绍我国建筑的标本文章。文章介绍中国具有传统审美风格的园林艺术。匠师们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对山水进行提炼,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园林。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园林中的布局美、映衬美、层次美、颜色搭配的协调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园林“着眼于画意”的根本特征,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园林建筑也师承了魏晋隐逸之遗风。各种不同艺术发展都了极至,往往会不期而遇,建筑与文学、建筑与音乐之间,就是如此。我们的中学课本里,有一位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他在给巴特勒

8、的信中说:“圆明园是幻想艺术中规模巨大的典范”,在我们记住历史的疼痛的时候,也要在学生的心灵里,播种下美妙而富有想象的种子。【课文中的人性美】美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培养艺术上有修养的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越深,那么他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美与德,自古就是紧密相连的,孔子主张“尽善尽美”,墨子也说“务善则美”。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一定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中学课文里,有许多篇章,都是以优美得近乎完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征服读者和学生,使他们在情感上思想上得到熏陶,产生共鸣,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七年级上册的勇气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二战时,法国妇女因为掩护美国士兵,而失去了丈夫,然而她以博大的爱心,第二次接纳救护了美国士兵。这种对正义事业表现出来的无私支持,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这勇气又是多么崇高。学生们能够看到一种坚韧的品质,一种信仰的力量,同时感受到,正义的力量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越生命。这种高尚的人格之美,将放射出一种永恒的美德之光!此外,在课文中,我们还可以读到诸葛亮的智慧之美,读到范仲淹天下为先的博大之美,读到陶渊明采菊东篱的隐逸之美。总之,语文课堂就好比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舞台,而语文教师就好像经验丰富的导演,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发现美、创造美、体现美的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