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662676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现状近年,我县积极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加大力量对农村卫生环境进行了整治,农村卫生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初步呈现出天更蓝、水更清、街更净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先后出台xx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役实施方案x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

2、的通知xx县农村家园清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县河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常态化机制。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加快推进乡镇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工作,目前已有x个乡镇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余乡镇正在实施。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目前已开工朋口镇、庙前镇等x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总投资x亿元。全面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加大生猪养殖业和地瓜干行业污染整治力度,目前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户)x家,关闭拆除地瓜干小作坊x家。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制定2016-

3、2020年河道采砂规划,严厉打击非法采洗砂等违法行为。重点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堤防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恢复河道功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加,农村综合开发日益扩大,农村卫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十分严重,农村卫生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卫生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1.生活污染治理难度加大。我县农村以群居的形式发展,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严重污染农村卫生环境;生活垃圾乱丢、乱倒,杂物乱堆乱放;农药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烂衣烂鞋等生活废弃物随处可见,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有的还成

4、了垃圾山、垃圾沟。另外,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城市生活、建筑、工业、医疗垃圾往往也向农村转移,更加快了垃圾围乡围村现象的形成。2.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我县农村基本上都没有实现污水处理,存在生活用水、化粪池废水直排现象。二是生活垃圾乱倒。农村的小河流里生活垃圾、塑料袋等随处可见。三是农村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粪尿(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大多直排或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出现水体污染。四是有的乡镇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直接排放,有的虽有处理设施,但形同虚设,偷排现象还比较严重,污染了水体。五是非法采砂、洗砂仍然存在。3.农业污染治理出现空白。农村一

5、个主要污染源来自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使用不科学和处置不妥当。据统计我县化肥使用量为x吨,农药使用量为x吨,地膜的使用量为x吨。一般来讲,化肥、农药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给农村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不小危害;大部分地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没有及时收集处理,散落在田间地头,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二、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形成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乡(镇)、村领导对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上面督一阵抓一阵的现象,没有真正把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

6、新农村建设统筹谋划,重经济发展轻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现象还比较普遍;农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强,有些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部分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甚至对农村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的选址,从自身利益出发,百般阻挠。农村卫生环境治理还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群众参与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和维护意识较弱。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大部分村没有村财收入,卫生环境治理除了乡镇财政安排了少量的资金外都没有其他的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环卫设施,乡镇行政村按每x人配备x名保洁员,由于有的行政村中自然村分布比较分散,散居状况比较突出,根本无法满

7、足农村的保洁需求,而且保洁员素质也有待提高。由于县乡财力有限,一些卫生环境基础设施项目配套建设无法完成,后续运行、管理和维护跟不上,个别乡(镇)、村也出现了卫生环境脏乱差反弹现象。3.责任落实不到位。乡镇统筹、村级为主体的责任落实不到位,村级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从调研情况看,全县乡镇卫生环境治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普遍缺乏对村居卫生环境治理的有效奖惩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大部分村居都没有一个科学、完备的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规定或办法,有的乡镇虽然有建立一些责任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责任机制。4.项目支撑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我县安排在农村的生态环保项目建设不少,如美丽乡村建设

8、、千村治理项目、防洪堤建设项目等等,但乡(镇)、村在项目建设中,往往存在就项目抓项目的现象,没有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为机遇综合从群众主体意识提高、机制体制健全、良好民俗民风营造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加强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三、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1.提高认识,强化宣传。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村干部对农村卫生环境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的卫生环境问题。要把农村卫生环境问题提升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度,与经济社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要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机构。建议成立县清洁办,挂靠县城乡

9、规划建设局,并将原县村建站的职能进行整合,作为管理全县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管理机构,解决“有人抓”的问题。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方面积极宣传弘扬良好的民俗民风,通过积极组织开展评选“卫生示范户”、“最洁净家庭”、“卫生示范村(社区)”、“最洁净乡村”等活动,激发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讲卫生光荣、破坏卫生可耻”的新风尚和良好习惯;另一方面监督曝光一些在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建议县电视台恢复设立“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专栏,定期播出,褒扬先进、鞭策落后,发挥媒体的引导和

10、监督作用。2.抓住关键,突出主导、主体。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应以乡镇统筹、村主导、广大群众为主体。乡镇要编制乡村卫生环境治理发展规划方案,明确落实村居在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中的任务和责任,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强对村居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各村居通过村规民约,卫生督导等形式加强对村民卫生习惯的引导和约束。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村民微信群,青年志愿服务队,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组成的劝导队,以及开展中小学校小手牵大手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携手共建农村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借鉴庙前镇芷溪村利用卫生环境微信群这一新媒体平台,对本村的卫生环境进行管理监督,对破坏卫生环境的个别群众,由村干部和村劝导

11、队上门劝导,帮助改进提高。3.发挥支撑,整体推进。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克服就项目抓项目的现象。结合xx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计划实施涉及相关农村环境整治项目18个(总投资136.6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村)创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等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所策划生成的生态绿色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298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这一载体,进一步推动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相关机制体制的完善,以及广大群众良好卫生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实现整体推进,发

12、挥整体效益。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环境整治是一项不断投入、惠泽于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径,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带动、居民尽责、社会参与”的投入长效机制,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公平原则。县财政每年根据实际计划安排一定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到专款专用,乡镇要将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为农村卫生环境治理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建议引进推广专业的保洁公司,把卫生保洁承包给有实力、有经验的保洁公司,使乡村逐步实现市场化的保洁服务,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有偿服务,向农户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用

13、,提高群众的卫生保洁意识。5.健全机制,实现长效。一是管理机制。按照乡镇统筹、村居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积极探索对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网格化”管理制度,将乡(镇)、村划分网格状保洁责任区域,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落实保洁人员和镇村组三级监督管理人员,确保每个网格内有由保洁员、包村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组成的包干责任人,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定标准、包整洁”为主要内容的“五定一包”保洁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巡查机制。县、乡(镇)要加强对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开展农村卫生环境执法大检查,以农村生活垃

14、圾和生活污水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卫督查,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领导对各责任区和责任人,采取不间断、流动式、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现场接受投诉、现场处理问题。三是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环境治理考核奖罚机制,乡镇建立实行“一周一巡查、一月一考评、一季一奖励”制度。将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与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禁毒工作列为同等重要考核指标列入乡村目标管理考核,并与争取项目、资金相挂钩。对未完成卫生环境治理工作目标的村居和有关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相关责任干部给予一定的经济惩罚。四是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制度、清扫制度、保洁制度、有偿服务制度、卫生督导制度、门前三包制度等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相关的机制体制,用制度管人,用机制约束人,常抓不懈,实现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理事会等遵循,建立卫生保洁队伍,添置卫生保洁设备,通过村民参与和监督,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确保“村容整洁”长效持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