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PPT课件.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62647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南别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终南别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终南别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终南别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终南别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南别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南别业》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执教 肖练武 作者简介 王维 701年 761年 字摩诘 原籍太原祁县 今属山西 父辈迁居于蒲州 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 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明净清新 精美雅致 李杜之外 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 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 却常隐居蓝田辋川 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 通晓音乐 善以乐理 画理 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称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王维山水诗的基本特点王维以清新淡远 自然脱俗的风格 创造出一种 诗中有画 画中有

2、诗 诗中有禅 的意境 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题解 开元二十九年 741 初 王维完成 知南选 任务 从岭南回长安 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 本诗即是时所作 此前王维亦曾在淇上 嵩山等地有过归隐生活 终南山 在陕西西安市南 秦岭山脉的一段 又称 中南山 太乙山 南山 唐代王室崇奉道教 而终南山与道教素有渊源 加之它距离京都不远 往来方便 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子在此流连 隐居 他们中少有真修道养性者 大多是以退为进 想藉此向朝廷表露自己 走一条 终南捷径 而此次王维归隐终南 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 与那些试图走 终南捷径 者完全不同 创作背景 王维 字摩诘 父亲早死 母亲笃信佛教 从开元二

3、十八年 740 到天宝三年 743 王维先隐终南山 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 职务不小 其实 由于政局变化反复 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 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 悠闲自在 大约四十岁后 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 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听读课文 注意 1 朗读节奏 2 读准字词 3 饱含情感 字词注释 中岁 中年 道 这里指佛理 家 安

4、家 南山 即终南山 陲 chu 边缘 旁边 边境 南山陲 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旁边 胜事 美好的事 值 遇见 叟 s u 老翁 无还期 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诗歌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回家 首联 中岁颇好 h o 道 晚家南山陲 诗歌赏析 翻译 中年以后喜好佛理 晚年安家在终南山下 赏析 徐徐道来 简短直接直接交待出因何购得终南别业 自己中年以后即厌恶尘俗 信奉佛教 后来则安家于终南山边

5、晚 是晚年 南山陲 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 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 完全被那里秀丽 寂静的田园山水所陶醉 诗人此番归隐终南山 自言 晚家南山陲 事实上 此时的诗人刚过四十而已 虽说古人寿命不比今人 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 但四十也只是不惑之年 谈不上晚年 真正进入暮年的 不是诗人的身体 而是他的心境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沉沉后 王维开始厌倦尘俗事务 而佛教的空观 更使他看破世事 任遇随缘 与世无争 有着这样心境的诗人 在终南山中如鱼得水 悠然自得 颔联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赏析 这两句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 兴来每独往 一句 写出诗人每每勃勃兴致 自得其乐 而 盛世空自知 一句 则写出了诗人

6、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诗人同调无多 兴致来时 只身独游 赏景怡情 能自得其乐 随处若有所得 不求人知 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独来独往有自得之乐 但或者也还有些许的寂寞悲哀 满山的美景 却只有一人欣赏 连这山也难免会感到寂寞吧 更何况独行山中的人呢 想到这里 诗人不免心头掠过一丝波澜 然而 这一切又有何妨 继续前行 诗人很快就恢复了宁静 翻译 兴致来时 常常一个人出门欣赏美景 美好的事情只有自己明白 颈联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赏析 两句则具体描绘 自知 之 胜事 行到水穷处 是说随意而行 走到哪里算哪里 然而不知不觉 竟来到流水的尽头 看似无路可走了 是退身而返 还是继续寻求新路 诗人没有犹豫 他只

7、是索性就地坐下 恰好看见闲云由山中悠悠升起 从艺术上看 这两句诗可谓诗中有画 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宋代 宣和画谱 指出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及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之类 以其句法 皆所画也 此二句也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翻译 随意而行 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今天 恰好看见闲云正在升起 尾联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赏析 既具体描绘其悠闲放任之乐趣 更突出了 偶然 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 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为 带有偶然性 行到水穷处 是偶然 恰能看到 云起时 又是偶然 偶然 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 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 所以处处都是 无心的偶合 更显出诗人心中的悠闲

8、 如行云自由翱翔 如流水自由流淌 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天性淡逸 超然物外的风采 翻译 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 便与他谈笑起来 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一联历受推崇 王维诗中多有这种充满禅意的诗境 与后来宋诗中的哲理诗不同 王维从不直接说理 而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间神游其禅境 请体悟其意蕴 合作探究 宋 宣和画谱 云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及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之类 以其句法 皆所画也 其实 这两句诗的妙处 还不在于 诗中有画 陶渊明诗言 云无心以出岫 云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心 自在而闲散 在佛家眼里 白云的舒卷自如 任意飘荡 无所阻碍 正是所谓的 不住心 无常心 是

9、淡泊无机 安详自足的象征 行至水穷之处的诗人 并没有丝毫的怅惘 而是随遇而安 坐下静观云起 面对悠悠白云 诗人的心境也同它们一道 空无挂碍 悠闲自在地随处飘游 这样的境界 不正是最自然 最和谐的吗 不惟如此 人们还从这两句诗中悟出了 禅 机 近人俞陛云 诗境浅说 言 行至水穷 若已到尽头 而又看云起 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 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还有人理解为 水穷处意喻着人生的绝境 但既有云 即预示着有雨 也预示着新的希望 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 真正的好诗便是如此 提供给人的是丰富甚至无限的空间 宋代严羽在其诗歌评论专集 沧浪诗话 中称赞盛唐诗 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10、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 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这首 终南别业 正是很好的例子 行到水穷处 是说随意而行 走到哪里算哪里 然而不知不觉 竟来到流水的尽头 看是无路可走了 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 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 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因此陶潜才有 云无心以出岫 的话 见 归去来辞 通过这一行 一到 一坐 一看的描写 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 近人俞陛云说 行至水穷 若已到尽头 而又看云起 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 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11、诗境浅说 这是很有见地的 再从艺术上看 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 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宣和画谱 指出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及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之类 以其句法 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 文学史上尊他为 诗佛 他的两句话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水穷处 指的是什么 登山时溯流而上 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 掩于地表之下 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 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 走到水不见了 索性坐下来 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 变成了云 云又可以变成雨 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 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在生命过程中 不论经营爱情 事业 学

12、问等 勇往直前 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 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 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 即使根本没路可走 往天空看吧 虽然身体在绝境中 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 自在 愉快地欣赏大自然 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 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 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 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 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 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 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 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有身体的障碍 有心理的障碍 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 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

13、候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 对修行的方法 观念都不了解 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 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所以不要失望 不要放弃 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 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 处处会有活路的 诗歌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悠闲于山水 表达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和豁达的性格 诗歌写作特色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 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写得有声有色 惟妙惟肖 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 来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语平白如话 却极具功力 诗味 理趣二者兼备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 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他不问世

14、事 视山间为乐土 不刻意探幽寻胜 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 引入人的活动 带来生活气息 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写景 述情皆似信手拈来 毫不着力 可谓平淡 自然之至 然而这种 淡 并非淡而无味 而是淡而浓 淡而远 所以元人方回称赞此诗 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 清人纪昀也说 此诗之妙 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 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 随遇而安之情 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第三联写心境闲适 随意而行 自由自在 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 偶然 遇 林叟 便 谈

15、笑 无还期 了 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对句既纯属自然 又含隐哲理 凝炼至此 实乃不易 诗歌小结 随堂练习 1 诗中作者信仰佛教的句子是 2 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世尘俗归隐山林的句子是 3 写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的句子 4 王维 终南别业 中最能表现诗人悠闲自得心境的两句诗是 5 诗中 两句诗写出了山水的情景 真是诗中有画 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6 写出诗人天性淡逸 超然物外风采的句子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7 被誉为 诗佛 的唐代诗人 画家王维不仅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 终南别业 中 这两句诗就表达了 当你处于某种绝境 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 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 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 8 有能够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 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的意境的句子 9 诗中写出作者不刻意探幽寻胜 而能随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的诗句是 10 表达作者忘记时间回家的诗句是11 诗中引入人的活动 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