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662512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6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 九年级 下 期中化学试卷 九年级 下 期中化学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共 20 0 分 1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酸雨的形成B 燃气遇火发生爆炸 C 用汽油清洗油污D 碘水使淀粉变蓝色 2 下列关于金属制品的使用 符合科学的是 A 铝合金门窗变暗后用砂纸打磨B 在铁桶中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 户外架空的高压线使用金属铜D 用钛合金制作人造骨骼 3 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 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 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 以表示为 H O H 下列对乙醚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乙醚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B 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4g C 乙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64 9 D 乙醚由 4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 1 个氧原子构成 4 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 再用坩埚钳夹住 从下方点燃 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 然完好 下列有关 烧不坏的棉手帕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手帕不是可燃物 不能燃烧 B 手帕被白酒浸湿 导致着火点降低 C 手帕接触不到氧气 不燃烧 D 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5 下列实验操作 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是 A 通过测量导电性 区分氯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B 使用磁铁吸引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C 通过溶解 过滤 蒸发等操作 初步提纯粗盐 D 采用燃烧闻气味的方

3、法 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 6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磷不足 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B 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后向左移动 C 胶头滴管与注射器中的水 作用是相同的 D 若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 10 mL 刻度处 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1 5 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 OH B 焦炭常用来冶炼金属 活性炭常用作净水剂 C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D 检验甲烷的组成 可以借助干冷的小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 8 物质甲 乙 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t1 时 甲 丙

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 16 7 B 使甲从溶液中结晶 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第 2 页 共 11 页 C t2 时 150 g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能析出 30g 晶体 D 将 t2 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 系是乙 甲 丙 9 将适量的铜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液和滤渣 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一定是蓝色的 B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 一定没有硝酸银 C 滤渣可能是黑色的 D 滤渣中一定有银 可能还有铜 10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 其中甲 乙 丙 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

5、丙丁 反应前质量 g 10016000 反应中质量 g M28 反应后质量 g M1015264 A M1的值是 44B M2的值是 20 C 甲和乙是反应物D 反应中乙 丁的质量比为 5 2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2 0 分 11 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学科 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 食用适量的海产品 可以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写元素符号 2 硝酸钾 KNO3 是常用的复合肥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雄黄主要成分是 As4S4 As 是砷的元素符号 则 As4S4的化学名称是 4 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正极端 产生 13mL 气体 则负极端产生的气体

6、是 mL 12 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 实验开始时都处于水平状态 可以进行科学探究 1 实验 中 较长时间后 钩码上升 这是因为铁粉与 反应 若将铁粉 换成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 A 食盐 B 烧碱 C 石灰石 2 实验 中 过一会儿钩码会逐渐下降 从微粒的观点分析 这是因为 3 实验 中 通入一会 CO2 右边乒乓球 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 瓶中注入足量 NaOH 溶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杠杆很快恢复水平 三 计算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6 0 分 13 为测定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同学们称取 8g 石灰石 其中的杂质 不参加反应 将它与足量的稀盐酸反

7、应 共收集到 4 瓶二氧化碳气体 不考虑二 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及逸出等损耗 1 已知每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约是 300mL 该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 第 3 页 共 11 页 度约是 2g L 则反应总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 g 2 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 0 1 四 推断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6 0 分 14 功夫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九年级武术队的同 学设计了以 功夫小子 为轮廓的物质转化关系图 其中 A F 分别是铁粉 氧化铁 盐酸 氢氧化钙 纯碱 小苏打中的一种 已知 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B 与 D 的物质类别相同 且 B 的组成元素种

8、类比 D 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 物质的名称是 2 D 物质的化学式是 3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E 转化为 A B 与 F 反应 五 探究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6 0 分 15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 回答问题 1 在 B 装置中 由无机材料制成的仪器是 写一种即可 2 收集某气体只能用 C 装置 说明该气体具有 等物理性质 3 实验室用 AE 装置制取氧气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收集完毕 接下来的先 后操作是 4 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要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16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 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

9、实验 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并不断搅拌 没有观察到明显 现象 但两者确实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 H2SO4 2NaOH Na2SO4 2H2O 提出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 I 只有 Na2 SO4 猜想 有 猜想 有 Na2SO4和 NaOH 猜想 有 Na2SO4 H2SO4和 NaOH 乙同学认为猜想 不合理 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 BaCl2 Na2SO4 2NaCl BaSO4 BaCl2 H2SO4 2HCl BaSO4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其余的猜想 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取样滴入石蕊试液 取样滴入 CuSO4溶液 取样滴

10、入 BaCl2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溶液中含有 NaOH溶液中含有 NaOH溶液中含有 H2SO4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 猜想 成立 评价反思 第 4 页 共 11 页 1 写出方案 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方案 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 H2SO4 原因是 3 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 H2SO4 可以选择 填字母 A 酚酞试液 B pH 试纸 C CuO 第 5 页 共 11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C 解析 解 A 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B 燃气遇火发生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C 用汽油清洗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

11、物理变化 D 碘水使淀粉变蓝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 D 解析 解 A 铝合金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用砂纸打磨会擦去其表面的氧 化铝保护膜 缩短使用寿命 故选项说法错误 B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 不能在铁桶中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铜的密度大 铝的密度小 户外架空的高压线使用金属铝而不是

12、铜 故选项说法错 误 D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可用钛合金制作人造骨骼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A 根据铝合金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 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 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3 答案 C 解析 解 由乙醚的分子结构图可知 1 个乙醚分子是由 4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所构成 则乙醚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4H10O A 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4 1 10 16 74 不属于有机

13、高分子化合物 故错误 B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 而是 1 通常省略不写 故错误 C 乙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 64 9 故正确 D 乙醚是由分子构成的 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错误 故选 C 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 甚至几十万 B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D 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 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答案 D 第 6 页 共 11 页 解析 解 A 用坩埚钳夹住 从下方点燃 待火焰熄灭后 布手帕依然完好 是因 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 使手

14、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而不是手帕不可燃物 故选 项说法错误 B 用坩埚钳夹住 从下方点燃 待火焰熄灭后 布手帕依然完好 是因为手帕上的水 汽化吸热 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而不是布手帕被白酒浸湿 导致着火点降 低 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用坩埚钳夹住 从下方点燃 待火焰熄灭后 布手帕依然完好 是因为手帕上的水 汽化吸热 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 布手帕不会燃烧 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用坩埚钳夹住 从下方点燃 待火焰熄灭后 布手帕依然完好 是因为手帕上的水 汽化吸热 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根据燃烧的条件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

15、气或空气 温度要达 到着火点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燃烧的条件 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答案 A 解析 解 A 氯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均易导电 不能用测量导电性的方法鉴别鉴 别 故选项说法错误 B 铁粉能被磁铁吸引 铜粉不能 使用磁铁吸引可以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故选 项说法正确 C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 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 过 滤 把不溶物彻底除去 蒸发 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 得到精盐的过程 故选项说法正确 D 采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 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线 故选

16、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A 根据氯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均易导电 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铁粉能被磁铁吸引 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 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 同时也是实验教 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 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 答案 C 解析 解 A 白磷不足 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 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故选项 说法正确 B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 反应后氧气被消耗 装置内压强 减小 实验中会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后向左移动 故选项说法正确 C 胶头滴管与注射器中的水 作用是不相同的 胶头滴管中水的作用是与生石灰反应 放出热量 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故选项说法错误 D 试管的体积为 50mL 若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 10mL 刻度处 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 分数约为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 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该实验一般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