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62495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放大镜(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全单元课件 第一节 放大镜 放大镜 放大镜 放大镜 放大镜 1 科学概念A 放大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 2 过程与方法A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本课要点 放大镜 早在 一千多 年前 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能把物体的 图像 放大 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 工作 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病虫害 拆除危险物品 珠宝玉石检验 科学课学习 老人看书读报 考古研究文物 放大镜的用法 放

2、大镜的使用方法 1 观察对象不动 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 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 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折射 用放大镜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红 绿 蓝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的结构图片 凸透镜 放大镜的特征是透明 中间厚 边沿薄 放大镜的结构 A 放大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有关 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老光镜镜片

3、是凸透镜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眼镜 光线通过透镜要发生折射 所以通过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红 绿 蓝三种颜色组成 这是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产生的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凡是透明的 圆形的物体都有放大功能如水滴 圆柱形的玻璃棒 装水的杯子 哈哈镜等 1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三种颜色组成 2 放大镜的特征是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3 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设计制造的 红 练习 绿 蓝 透明 中央厚 边缘薄 折射 水晶 格罗斯泰斯特 培根 判断 1 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 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2 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 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 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 放大镜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 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 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 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业 近视镜是凹透镜老光镜是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