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ahu****ng3 文档编号:12662469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制作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 第1页 提纲 光传送网的基本概念光传送网在通信网中的位置光纤通信的传输特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系统模型光传送网主要应用技术光传送网的结构分层典型传输网组网结构 光传送网工程设计基础传输网工程过程及我们的任务现状调查和确定业务需求传输网络规模容量的确定常用传输设备的分类及应用场合设备平面布局的一般要求专业间的接口关系光纤的种类及应用网络保护网管 时钟及公务 第2页 一 光传送网的基本概念 第3页 1 1光传送网在通信网中的位置 通信 信息的传递过程通信系统 实现点 点间通信的全部设施光传送网 以光纤通信为基本传输手段的通信网络光传送网是整个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

2、4页 光纤通信 现代通信中传输系统的主要方式 现代通信方式示意图 第5页 1 2光纤通信的传输特点 传输损耗小 目前实用单模光纤在1550nm波长下的衰减系数已降到0 2dB km以下 传输带宽非常宽 光载波的潜在通信容量可达到40 000Gbit s 三种信号载波比较 第6页 1 2光纤通信的传输特点 传输距离长 可以实现超长距离的传输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光纤成缆后机械性能好 建设成本低 第7页 1 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飞跃 20世纪60年代 半导体激光器诞生和半导体光检测器的研究成功 用玻璃制成衰减为20dB km的通信光导纤维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先制出了衰减为20dB km

3、的光纤 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末 1979年发现了光纤在1310nm和1550nm的低损耗窗口 紧接着单模光纤问世 光纤的衰减系数一下子降到了0 5dB km以下 达到了可以实用化的程度 20世纪90年代初 1989年掺饵光纤放大器 EDFA 的研制成功是光纤通信新一轮突破的开始 使得光纤通信的传输速率迅速提高 并促成了波分复用技术的实用化 第8页 1 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下一次飞跃会在哪里 光时分复用 第9页 1 4传输系统模型 1 假设参考通道 HRP 两个用户 通道端点 间的国际最长HRP为27500km 第10页 1 4传输系统模型 2 我国国内标准最长HRP为69

4、00km其中核心网 包括长途网和中继网 最长HRP为6800km 第11页 1 4传输系统模型 3 数字段和复用段 第12页 1 5目前光传送网的主要应用技术 1 一 SDH技术定义 同步数字体系 SDH SynchrounousDigitalHierarchy 是一整套可以进行同步数字传输 复用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传送结构体系 用来通过物理传输网络传送经适配的业务信息 工作波长区 1310nm和1550nm波长区 传输比特率 传输的信号由不同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 STM N 信号组成 N为1 4 16 64和256 第13页 SDH的帧结构 第14页 电路层网络 VC 11 VC 12 VC

5、 2 VC 3 VC 3 VC 4 复用段层网络 再生段层网络 物理层网络 电路层 通道层 传输媒质层 SDH传送层 段层 高阶通道层 低阶通道层 SDH传送网分层模型 第15页 SDH的主要特点 具有一套全球通用的光接口标准 不同厂家设备之间具有高度兼容性 各级信号速率精确地符合N 155 520Mbit s关系 N为同步复用信号等级 具有丰富的辅助 开销 通路可供网络管理使用 采用同步的组网方式 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自愈功能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指组网 上 下电路 带宽管理等 第16页 SDH网元类型 分插复用器 ADM 终端复用器 TM 再生中继器 REG 交叉连接器 DXC 第17页 1

6、 5目前光传送网的主要应用技术 2 二 WDM技术波分复用 WDM 可以实现在单根光纤上同时传送多个波长 WDM系统具有巨大的优势 1 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 2 大大节省了光纤资源 3 显著降低通信系统单位通信容量的建设成本 4 促进了STM 64甚至STM 256传输系统的实用化 5 具有对不同速率 不同业务类型 不同系列的信号透明性 6 适应未来全光网的需要 WDM通过衰耗补偿 色散补偿和光分插复用技术 实现长距离的无电中继传输 为今后的全光网络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18页 WDM系统类型 单向WDM与双向WDM 单向WDM系统采用两根光纤 每根光纤中所有波长的信号都在同一方向上传播

7、 双向WDM系统采用一根光纤 多个波长的信号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播 开放式与集成式WDM系统 开放式 波长转换器 合 分波器 光放大器 光监控单元等是分立的 满足光接口规范的不同厂家可以相互兼容 集成式 采用光电集成技术将几个单元乃至整个设备集成在一起 统一的光接口消失 纵向和横向兼容性消失 第19页 WDM系统的总体组成 光发送部分光合波与分波部分光传输与线路放大部分 光接收部分光监控信道部分 第20页 1 5目前光传送网的主要应用技术 3 三 MSTP技术MSTP是基于SDH平台的多业务传送节点 同时实现TDM ATM 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 处理和传送 MSTP是目前城域传送网的主流技术

8、MSTP除具有标准SDH的功能外 还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特征 1 具有PDH SDH ATM 以太网业务的接入和传送功能 2 具有ATM业务 以太网业务映射到SDH虚容器的指配功能 3 具有带宽统计复用功能 可通过流量控制 实现带宽共享 4 可提供以太网二层交换及ATM交换功能 5 具有多方向业务汇聚能力 如从多个线路VC端口交换到支路端口的能力 第21页 1 6光传送网的结构分层 第1层 省际干线第2层 省内干线第3层 中继网第4层 接入网 我国光传送网结构分4个层面 第22页 1 7典型传输网组网结构 业务量需求为决定性因素 网络的层次划分及定位 光缆网的组织情况 如光缆路由 纤芯使用等 网络

9、安全保护策略 对今后网络扩容 升级的考虑 确定组网结构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23页 某运营商全国省际干线网络架构规划示意 第24页 某运营商省际干线网络结构总体示意 第25页 某运营商省内干线网络结构方案 WDM 第26页 某运营商省内干线网络结构方案 SDH 第27页 某运营商本地传送网结构示意图 第28页 某运营商本地移动传输网早期网络结构 第29页 二 光传送网工程设计基础 第30页 2 1传输网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传输网络现状调查业务需求调查 预测 分析传输网络建设方案制订根据客户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文件可研评估 方案会审通过现场查勘 收集设备安装设计所需的资料根据调查查勘资料

10、 编制工程设计文件设计会审 交底及修改 每一个过程都必须重视与顾客的沟通 并按照ISO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有效控制 第31页 2 2传输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及我们的任务 以设计为主线的项目建设过程项目前期 项目立项 可研调查 编制可研报告 可研会审 修改 可研批复 项目建议书 可研调查提纲顾客提供的资料其它调查资料调研报告 可研报告文件质量控制文件 计划书 设计评审 校审 批准出版 会审记录或纪要设计更改联系单 或修改册 设计更改需审批 可研批复文件 第32页 设计前期 设备招标 标书 评标 合同及签定 工程查勘 设计联络会 技术规范书 工程部分 技术部分技术澄清 按用户要求做好评标工作 价格调整表

11、 技术对比表 产品报告 参与合同编制 核对设备配置 核对合同价款 核对技术指标合同小签 查勘计划安排查勘提纲查勘记录查勘报告 设计联络会预案 设备厂验 厂验预案 第33页 设计阶段 设计文件编制 施工协调会 设计会审施工图交底 设计修改预算调整 会议记录或纪要 设计文件质量控制文件 计划书 设计输入 设计评审 校审 批准出版 会审记录或纪要 设计更改联系单 或修改册 预算调整表 设计批复 批复文件 第34页 设计后期 设备到货安装调测 设备初验 编制验收指标 试运行 初验报告 按用户要求做好现场服务 示范站 现场解决问题 设计更改 设备验收指标的编制及审批 终验及开通 终验报告 第35页 2

12、3现状调查和确定业务需求 现状调查和确定业务需求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现有传输网络的网络结构 设备配置 业务流向及通路组织安排 现有网管系统的设置 同步时钟设置 有关光纤类型 光缆路由 纤芯分配及使用情况 了解局站的设置情况 特别是交换局 中心局等的功能定位 局站的机房条件 电源配套等情况 详细在工程查勘时进行 确定业务需求明确业务需求类型 服务对象 需求类型 明确业务满足年限 通过业务预测确定需求量 业务矩阵表 业务需求的确定非常重要 关系到下一步的网络建设方案的制订 第36页 2 4传输网络规模容量的确定 根据已明确的业务需求来确定传输网络容量网络的冗余量一般取70 80

13、接入层网络多以155M或622M系统为主 骨干层网络多采用2 5G或10G系统 一般来说 当2 5G系统数超过2个时 可考虑采用10Gb s系统 WDM系统应根据其承载的SDH系统数量 速率及其它承载业务情况来确定制式及容量 第37页 2 5常用传输设备的分类及应用场合 主设备主要有PDH SDH DXC和WDM设备PDH 以二次群 8M速率 为主 主要用于接入网的末端 SDH 有标准155M 622M设备 集成型155M 622M设备 2 5G设备 10G设备 40G设备 应用于网络的各个层面 MSTP可以归属于SDH设备 主要应用于城域网和接入网中 WDM 目前有2 5G 10G及2 5G

14、 10G混合平台 可提供8波 16波 32波 40波 160波系统 在干线上应用较多 DXC 常用有DXC4 4 DXC4 1 应用在干线场合 传输设备主要分为主设备和配套设备两大类 第38页 配套设备主要有 ODF 光纤配线架 种类较多 按外形和安装方式 可分壁挂式 或箱式 窄架式和宽架式 DDF 数字配线架 以宽架为主 宽度一般为480mm 520mm 600mm 厚度以300mm 单面 和450mm 双面 为主 从接线方式又可分为仿西门子 仿富士通 仿AT T等几种形式 列头柜 尾柜 按设备列的厚度一般为300mm宽或600mm宽 与电源分配柜 分支柜的连接应有主 备用工作电源线 工作地

15、线及保护地线 并配备设备所需的主备熔丝 电源分支柜 常用于新设的机房 负责一个区域的设备供电 为列头柜提供电源 一般尺寸为600 x600mm 宽x深 第39页 设备供货界面图 传输设备与外围设备的连接 第40页 2 6设备平面布局的一般要求 要遵循机房的整体规划 功能划区 新设机房在区域划分时要综合考虑 合理布局 传输区域应尽量与相关专业区域邻近分布 布线距离尽量缩短 避免线路迂回 超长布线 设备布置与走线槽道的布置应紧密结合 注意列间距 主走道 次走道的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设备布局时一定要注意机房层高及楼板的荷载 规范要求传输机房承重为6 0KN m2 使用未达标准的旧房作机房时一定要请建筑

16、院专业人员进行承重核算 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实不能用的要向建设单位及时提出 并做好相应记录 要事先规划好各种线缆的走线路由 避免压线 减少交叉 主要线缆有 光缆 软光纤 信号电缆线 2M线 155M线 网管线 时钟线 告警线 交流电源线 直流电源线 接地线 第41页 小型综合机房平面图 例 第42页 专用传输机房平面图 例 第43页 2 7专业间的接口关系 与电源专业接口关系与线路专业接口关系与交换专业接口关系与数据专业接口关系与基站专业接口关系 第44页 例 某移动网工程 第45页 一 与电源专业接口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种界面划分 以列头柜外侧接线端子为界 以电源分支柜分路接线端子为界 以电源分支柜进线接线端子为界 以直流配电屏分路接线端子为界 以开关电源架分路接线端子为界 基站及小型接入机房 不同的工程分界点不一样 设计中必须与电源专业或用户沟通 明确分工截面 常规的分工界面在 和 传输专业应给电源专业提供近 远期的电源容量需求 电源分支柜 直流配电屏 列头柜 传输设备 开关电源架 1 2 3 4 5 4 1 2 4 5 第46页 二 与线路专业接口关系 以光纤配线架ODF的外侧接线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