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2662468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小论文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 前 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学说,是实事求是的学说,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现实中,一些人甚至是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深刻内涵理解不够,尤其对共产主义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目标内涵不甚了解。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充满自由、平等

2、,物质极大丰富和共享的社会,具有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要经历一个漫长阶段,就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能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达阶段,就怀疑马克思主义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没有过时。社会历史发展尽管会面临曲折,但整个趋势是不可逆的。一、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在于它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一)理论

3、力量: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首先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一种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出这样的概括和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002页)以马克思的“

4、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

5、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阐释和论证;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反观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正是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了人类历史的三种基本形态: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07108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人类洞察和把握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人类争取和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深刻地体现了马

6、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的统一。离开对人类历史、特别是对“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现代人类就无法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合理的价值诉求,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就会失去凝聚共识和走向未来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就在于它实事求是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现实的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二)实践力量: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更在于它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这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

7、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136页)他撰写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同上,第2卷第83页)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明确指出,前者只是揭露“现实的不合理”,后者则是批判“不合理的现实”;前者只能对社会主义作出种种美好的“设想”,只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后者则从现实出发,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出发,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和进程”。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有机体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在社会形态

8、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历史更替中,肯定了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并从这个“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中找到了最现实的批判力量,创建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改变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1页)无产阶级作为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肩负起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鼓舞下,共产主义运动蓬

9、勃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出现。尽管一百多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有高潮有低潮,但它一直不断发展,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光明前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了这么多的人、催生了这么多的国家、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用现实活化了理论,用理论照亮了现实,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910页)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以理想和

10、信念,它赋予社会主义运动以最坚实的理论支撑。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重大的理论问题。理论之于实践的重大意义,理论所具有的巨大的实践力量,就在于它塑造、矫正和引导实践。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同上,第1卷第11页)人类历史的突出特征在于,“片面性”是它的“发展形式”,历史总是以某种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进步。历史过程中的任何进步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任何“正面效应”都会伴生相应的“负面效应”,任何“整体利益”的实现都会有某些“局部利益”的牺牲,任何“长远利益”的追求都意味着某些“暂时利益”的舍

11、弃。因此,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大尺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大尺度”,就是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规范和引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理念。(三)生命活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588页)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于它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世界的潮流和创新的实践,在于它引导人类以新的文明形态去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

12、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4页)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的品格就使得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使得它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使得它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理论道路创新马克思主义

13、,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更为生动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当前,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同时要具有世界视野。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既通过普遍交往把现代的科技、文化、制度和管理成果变成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使得人类在整体上以加速度的形式实现发展,又通过普遍交往而构成“全球化”的“现代性”问题,这就向人类提出了走出当代人类文明困境的时代性课题。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全面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提出了三大最为严峻和最为紧迫的问题: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4、问题;二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破解由资本的逻辑所构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问题;三是从人与自我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消除文化虚无主义问题。因此,对现代化的反省,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进行全面反省;解决现代化问题,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探索和寻求。这就要求我们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去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个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但与整个人类,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15、而且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个人而言,马克思主义能够提高我们的素质 第一,马克思主义能帮我们确立崇高理想,使我们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活在世必须有崇高的理想。马克思把人视为类的存在物,认为人能超越一切区别和差异,追求普遍性和整体性。追求普遍性,指的是把当下目的加以升华,从中普遍化出一种生存的绝对目标,并使一切活动与其发生关系,使当下的活动具有方向感和意义。人的素质是与信仰紧紧相连。有没有生存指向、有没有信仰,以及这种生存指向和信仰的坚定性如何,是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又为人类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

16、理想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释放出来的,共产主义的绝对目标建立在客观的历史规律基础上。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的力量正来自于其崇高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提高素质从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入手是符合科学的。第二,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干事业需要正确的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提高斗争本领、端正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高超的斗争本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从经济关系中寻找根源的方法、总体性方法、辩证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等等。第三,马克思主义使我们知道如何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从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开始趋同,以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享受主义为主要标志的生活方式越发流行。现在,许多人领悟到:这种生活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