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662427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3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北京各区一模——28题探究实验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北京各区一模 28 题探究实验汇编 1 朝阳一 28 15 分 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 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 I 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 过量 中加入 Na2SO3溶液 含淀粉 一 段时间 t 秒 后 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 IO3 在酸性溶液氧化I 反应为 IO3 5I 6H 3I 2 3H2O 1 溶液变蓝 说明Na2SO3具有性 2 针对 t 秒前溶液未变蓝 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i t 秒前未生成I2 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 填 大 或 小 反应速率慢 导致的 ii t 秒前生成了I2 但由于存在 Na2SO3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I2被消耗 3 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

2、 合理 实验 II 向实验I 的蓝色溶液中加入 蓝色迅速消失 后再次变蓝 4 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 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 装置如下 实验 III K 闭合后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 min 0 t1 t2 t3t4 偏转 位置 右偏 至 Y 指针回到 0 处 又返至 X 处 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 归零 K 闭合后 取b 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现象是 0 t1时 从 a 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直接向 a 极区 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未变蓝 判断IO3 在 a 极放电的产物是 结合反应解释t2 t3时指针回到 0 处的原因 5 综

3、合实验I II II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I II t 秒后溶液变蓝 I 中 SO3 2 被完全氧化 B 对比实验I III t 秒前 IO3 未发生反应 C 实验 III 中指针返回X 处的原因 可能是I2氧化 SO3 2 2 2 东城一 28 15 分 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已知 物质BaSO4BaCO3 AgI AgCl 溶解度 g 20 2 4 10 4 1 4 10 3 3 0 10 7 1 5 10 4 1 探究 BaCO 3和 BaSO4之间的转化 实验操作 试剂 A 试剂 B 试剂 C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 BaCl2 Na2CO

4、3 Na2SO4 实验 Na2SO4 Na2CO3有少量气泡产生 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 说明BaCO3全部转化为 BaSO4 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 实验 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 验 说 明 沉 淀 发 生 了 部 分 转 化 结 合BaSO4的 沉 淀 溶 解 平 衡 解 释 原 因 2 探究 AgCl 和 AgI 之间的转化 实验 实验 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 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I 转化为 AgCl 于是又 设计了如下实验 电压表读数 a c b 0 装置步骤 电压表 读数 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 闭合K a 向 B中滴入 AgNO3 aq 至沉淀完全b 再向 B 中投

5、入一定量NaCl s c 重复 再向 B 中加入与 等量 NaCl s a 注 其他条件不变时 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 或还原剂 的氧化性 或还原性 越强 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离子的氧化性 或还原性 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实验 证明了AgCl转化为 AgI 甲溶液可以是 填序号 a AgNO3溶液 b NaCl 溶液c KI溶液 实验 的步骤 中 B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结合信息 解释实验 中b a 的原因 实验 的现象能说明AgI 转化为 AgCl 理由是 充分振荡后 3 滴 0 1 mol L 乙溶液 2 mL 0 1 mol L 甲溶液 0 1 mol L KI aq 充分振荡后 3 滴 0

6、 1 mol L A 溶液 2 mL 0 1 mol L B 溶液 1 mol L C 溶液 充分振荡后 过滤 取洗净 后的沉淀 足量稀盐酸 3 3 丰台一 28 17 分 某小组研究FeCl3与 Na2S的反应 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a 实验 b 实验 c FeCl3 体积 5 mL 10 mL 30 mL 实验 现象 产生黑色浑 浊 混合液 pH 11 7 黑色浑浊度 增大 混合 液 pH 6 8 黑色浑浊比实验b 明显 减少 观察到大量黄色 浑浊物 混合液pH 3 7 I 探究黑色沉淀的成分 查阅资料 Fe2S3 黑色 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 FeS 黑色 在空气中易变质为Fe OH 3

7、设计实验 分别取实验a b c 中沉淀放置于空气中12 小时 a中沉淀无明显变化 b c 中黑色沉淀部分变为红褐色 1 同学甲认为实验a 中黑色沉淀为Fe2S3 实验b c 的黑色沉淀物中既有Fe2S3 又有 FeS 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同学乙认为实验b 的黑色沉淀物中有FeS 则一定混有S 理由是 设计实验检验b 的黑色沉淀物中混有硫 已知 硫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证明了b 中黑色沉淀混有S 试剂 a 是 观察到的现象为 II 探究实验a中 Fe 3 与 S2 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 经查阅资料 可能的原因有两种 原因 1 pH 影响了 Fe3 与 S2 的性

8、质 二者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因 2 沉淀反应先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 二者不能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设计实验 电极材料为石墨 2 试剂X 和 Y 分别是 甲认为若右侧溶液变浑浊 说明Fe 3 与 S2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是否合理 说 明理由 乙进一步实验证明该装置中Fe 3 与 S2 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III 探究实验c 随着 FeCl3溶液的增加 黑色沉淀溶解的原因 实验 1 实验 2 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1 中的现象 写离子方程式 加入 95 酒精 振荡 静置取上层清液 加入试剂 a 观察现象 0 1 mol L FeCl

9、3 pH 1 7 25 mL 0 1 mol L Na2S pH 12 2 FeS 2 mL 0 1 mol L FeCl3 pH 1 7 固体溶解 闻到微量 臭鸡蛋气味 溶液出 现淡黄色浑浊 固体立即溶解 闻到微量臭鸡 蛋气味 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一段时间后固体溶解 闻到微量臭 鸡蛋气味 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2 mL 0 1 mol L FeCl3 2 mL pH 1 7 盐酸 分别加入 pH 1 7 Fe2S3 4 结合化学平衡等反应原理及规律解释实验2 中现象相同与不同的原因 5 4 海淀一28 16 分 某实验小组对FeCl3分别与 Na2SO3 NaHSO3的反应进行探究 甲同学的实

10、验 装置编号试剂 X 实验现象 I Na2SO3溶液 pH 9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 计指针发生偏转 II NaHSO3溶液 pH 5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 计指针未发生偏转 1 配制 FeCl3溶液时 先将FeCl3溶于浓盐酸 再稀释至指定浓度 结合化学用语说明 浓盐酸的作用 2 甲同学探究实验I 的电极产物 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 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产生了 2 4SO 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 其实验方案为 3 实验 I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同学的实验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与 NaHSO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设计 完成实验并记录 如下 装置编号反应时

11、间实验现象 III 0 1 min 产生红色沉淀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 1 30 min 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 随后溶液逐渐 变为橙色 之后几乎无色 30 min 后 与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 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 4 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的可能原 因 Fe3 3 3 HSOFe OH 3 3SO2 5 查阅资料 溶液中Fe 3 2 3 SO OH 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 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 30 min 的实验现象 6 解释 30 min 后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的可能原因 实验反思 7 分别对比I 和

12、II II 和 III FeCl3能否与 Na2SO3或 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有 关 写出两条 6 5 门头沟一 28 16 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硫酸亚铁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 0 5 mol L 1 FeSO 4溶液时 将称量好的硫酸亚铁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 中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稀硫酸的作用 该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操作及现象 取 2 mL 上述 FeSO4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少量0 1 mol L 1 Na 2S 溶液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 取 2 mL 上述 FeSO4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2 滴 1 mol L 1 KSCN 溶液 无现象 通入一段时

13、间O2 溶液变为浅红色 重复实验 向浅红色溶液中加入5 H2O2溶液至过量 产生无色 气体 经检验为O2 溶液变为深红色 且红色很快褪去 2 进一步研究证实 黑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S Na2S 溶液呈碱性 FeSO4溶液与 其反应 不生成 Fe OH 2而生成 FeS的可能原因是 3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 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4 甲同学探究步骤 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提出如下假设 a Fe 3 被 H2O2还原b SCN 被 O2氧化c SCN 被 H2O2氧化 乙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认为假设b 不成立 他依据的现象是 甲同学利用上述部分试剂 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假设c 成立 请将以下实验操作及现象

14、 补充完整 步骤试剂及操作现象 i 取褪色后溶液一份滴加FeCl3溶液 ii 5 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 将硫酸亚铁放入装置A 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 打 开 K1和 K2 缓缓通入N2 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C D 中的溶液依次是 填字母标号 a 品红溶液b NaOH 溶液c BaCl2 溶液 d Ba NO3 2 溶液 e 浓 H2SO4 C D 中有气泡冒出 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6 平谷一28 室温下 20 oC 课外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铁和硝酸反应情况 过程如下图 1 所示 图 1 将 中液面上的气体排入小试管中点燃 有尖锐

15、爆鸣声 小试管壁出现液滴 取反 应后溶液 加入足量NaOH 溶液得到灰绿色沉淀 煮沸时 蒸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 X气体是 填化学式 证据是 2 实验中硝酸被还原成另一种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3 甲同学对产生的气体原因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 假设 1 该浓度的硝酸中H 的氧化性大于 NO3 假设 2 H 还原反应速率大于 NO3 的还原反应速率 I 验证假设 1 可用 选 Cu 或 Zn 粉与同浓度硝酸反应 依据 则假设 1不成立 II 验证假设 2 改变条件重复图1 过程实验 结果如下 所用试剂的量 气体成分与实验图1 相同 序号反应温度实验结果 a 40 oC 溶液浅绿色

16、 收集气体为3 4ml b 60 oC 溶液浅绿色 收集气体为2 6ml 上表实验结果 填 能 或 否 判断假设 2成立 由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温度对铁粉与硝酸反应时对生成X体积的影响 的原因 4 常温下 20 乙同学改用 3mol L 1 HNO3进行图 1过程实验 中仍为无色气体 在 中气体变红色 由此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产生的无色气体只有NO b 若改用浓硝酸时 反应会更剧烈还原产物为NO2 c 硝酸的浓度不同时 其主要还原产物不同 5 综上所述 金属与硝酸生成X气体 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8 e 盐桥 Y溶液 石墨石墨 X溶液 7 石景山一 28 16 分 某实验小组对KSCN的性质进行探究 设计如下实验 试管中试剂实验滴加试剂现象 先加 1mL 0 1 mol L FeSO4溶液 再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先变红 后褪色 先加 1mL 0 05 mol L Fe2 SO 4 3溶液 再滴加 0 5 mL 0 5 mol L FeSO4溶液 溶液变红 红色明显变浅 1 SCN 存在两种结构式 分别为 N C S 和 S C N SCN 是二者的互变异构的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