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9946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77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 分命题人 吴彩霞 审题人 马正扬 备课组长 李新霞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裨益(b) 袅娜(nu) 着衣(zhu) 流觞曲水(shn)B. 禊事(x) 须臾(y) 蜷缩(qun) 冯虚御风(pn)C. 樊笼(fn) 赎罪(sh) 愀然(qio) 义愤填膺(yn)D. 横槊(sh) 霎时(sh) 蓊郁(wn) 青青子衿(jn)1.D /横槊(sho) 青青子衿(j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落寞 陨落 目不暇接 一筹莫展B. 杂糅 篷蒿 鸿鹄之志 另辟溪径C. 驰骋 澎胀 白头谐老

2、 放浪形骸D. 锋烟 弥望 自行其事 慨当以慷2.A/B蓬蒿 独辟蹊径 C膨胀 白头偕老 D烽烟 自行其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今年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价了获得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无限的人文力量,与往年有些作品追求光怪陆离的画面效果相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方向”。B.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用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维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C. 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57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净胜球最多的

3、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最近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人意,引发了球迷的极大不满。D. 很难想象,自动泊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原本应出现在超过C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现在昊锐车上;一向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3.C/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与语境中“但遗憾的是”和“连负三场”相矛盾。A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B奔走呼号:为寻求援助而奔走呼吁。D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舞、羽毛球、球类、卡拉OK等文艺活动,并将活动经费发放到各个社区。B. 依据意大利

4、法律,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体育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C. 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环保袋需求的优势。D. 皮影戏的魅力曾使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倾倒和征服,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4. B/A搭配不当与并列不当。可改为“安排了跳舞、羽毛球、球类、卡拉OK等文体活动”,“羽毛球”与“球类”并列不当。C搭配不当。可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环保袋的需求”。D搭配不当。“使倾倒”可,“使征服”不可。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别的故都,把历史

5、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ABCD5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在之后,中的“铺张”和的“拥挤”分别与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其间他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B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在日

6、本留学多年。故都的秋中描绘了北平独特的秋景。C巴金的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讲述了高家三兄弟觉慧、觉新、觉民的不同遭遇。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雨果的作品,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6.D/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二、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8分)7.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食野之苹/鼓瑟吹笙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亦犹今之视昔 侣鱼虾而

7、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三、阅读题(共67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7分,其中选择题3分)采 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下列表述

8、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昐望着尽快回家,内心充满着忧伤。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明出征时是春天,以随风飘扬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舍之情。C“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明归来时是冬天,用雪花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D本诗后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使情感在回旋中递进加强,主题更突出,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8. D / 运用了重章叠唱手法的是前三章。9. 概括第四、五章的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4分) 答: 9.内容:描写征人戍边的战斗生活,重点写了战车的高大、装备的精良、战斗的胜利等。(2分)情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痛

9、恨,对自己阵营和多次大捷的自豪。(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分)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1、!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10.C/舍:筑舍定居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记 A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C.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1.A/以:均作连词,表因果,因为。B而:连词,上句表顺承;下句表修饰,不译。C其

12、:上句语气助词,不译;下句代词,他。D于:介词,上句译为“在方面”;下句译为“到”。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3分)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 B. C. D. 12.B/写前洞;写“我”还有力量游历,火把还足够照明;写华山洞命名的原因。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A.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B. 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C. 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D.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13.C/“批评了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文中没有依据。14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译文: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译文: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