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9677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ppt课件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之战 司马光 1019 1086 字君实 陕州 今山西夏县 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史学家 仁宗宝元二年 1039 进士 庆历八年 官大理寺丞 召试 授馆阁校勘 累除知制诰 改天章阁待制 知谏院 英宗朝 任龙图阁直学士 改右谏议大夫 神宗时 擢翰林学士 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拜资政殿学士 作者介绍 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熙宁四年 1071 离朝退居洛阳 致力编撰 资治通鉴 哲宗即位次年 任尚书左仆射 门下侍郎 废除新法 同年卒 封温国公 谥文正 以文著名 亦能诗词 著有 司马文正公集 稽古录 赤壁之战遗址 节选自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 年 前 下

2、至 代周世宗显德 年 记载了 年的历史 有司马光等花了 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于是定名为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发生在汉城献帝建安十三年 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战役 正是刘备 孙权联军的胜利 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节选的这一部分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 其中尤义战前准备为主 而描写战前准备 也没有详细叙述如何调兵遣将 而是从大处着眼 重点写战略决策 写孙刘联盟的结成 写抗击曹军决策的制定 这可以见出作者史学家的眼光 因为战略决策正确与否对于成败的意义更大 文章多用对话 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 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 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

3、眼光的高低 初 鲁肃闻刘表卒 言于孙权曰 荆州与国邻接 江山险固 沃野万里 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 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 二子不协 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刘备 天下枭雄 与操有隙 寄寓于表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 上下齐同 则宜抚安 与结盟好 如有离违 宜别图之 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及说备使抚表众 同心一意 共治曹操 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 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 闻操已向荆州 晨夜兼道 比至南郡 而琮已降 备南走 肃径迎之 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 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 且问备曰 豫州今欲何至 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4、 欲往投之 肃曰 孙讨虏聪明仁惠 敬贤礼士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已据有六郡 兵精粮多 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 巨是凡人 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岂足托乎 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 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 亮兄瑾也 避乱江东 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 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诸葛亮谓刘备曰 事急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 说权曰 海内大乱 将军起兵江东 刘豫州收众汉南 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 略已平矣 遂破荆州 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 故豫州遁逃至此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 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不如早与之

5、绝 若不能 何不按兵束甲 北面而事之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事急而不断 祸至无日矣 权曰 苟如君言 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 田横 齐之壮士耳 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英才盖世 众士慕仰 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 此乃天也 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然豫州新败之后 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闻追豫州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此所谓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 故兵法忌之 曰 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 不习水战 又 荆州之民附

6、操者 逼兵势耳 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与豫州协规同力 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 必北还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 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 在于今日 权大悦 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近者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 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 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 曹公 豺虎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以朝廷为辞 今日拒之 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 奄有其地 刘表治水军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操悉浮以沿江 兼有步兵 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 执肃手曰 卿

7、欲何言 肃曰 向察众人之议 专欲误将军 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 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 今肃迎操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 乘犊车 从吏卒 交游士林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 欲安所归乎 愿早定大计 莫用众人之议也 权叹息曰 诸人持议 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 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肃劝权召瑜还 瑜至 谓权曰 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 兼仗父兄之烈 割据江东 地方数千里 兵精足用 英雄乐业 当横行天下 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 而可迎之邪 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土未平 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 为操后患 而操舍鞍马 仗舟楫 与吴 越争衡 今又盛寒 马无稿草

8、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不习水土 必生疾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 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 进住夏口 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 徒忌二袁 吕布 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 惟孤尚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君言当击 甚与孤合 此天以君授孤也 因拔刀斫前秦案 曰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 与此案同 乃罢会 是夜 瑜复见权曰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不复料其虚实 便开此议 甚无谓也 今以实校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且已久疲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尚怀狐疑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众数虽多 甚未足畏 瑜得精兵五万 自足制之 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 公瑾 卿言至

9、此 甚合孤心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挟持私虑 深失所望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五万兵难卒合 已选三万人 船 粮 战具俱办 卿与子敬 程公便在前发 孤当续发人众 多载资粮 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决 邂逅不如意 便还就孤 孤当与孟德决之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助画方略 进 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初一交战 操军不利 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 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载燥荻枯柴 灌油其中 裹以帷幕 上建旌旗 豫备走舸 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 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 盖以十舰最著

10、前 中江举帆 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 同时发火 火烈风猛 船往如箭 烧尽北船 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 烟炎张天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雷鼓大震 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遇泥泞 道不通 天又大风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陷泥中 死者甚众 刘备 周瑜水陆并进 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 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 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 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 引军北还 分析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赤壁之战 战役起因 曹军南下 准备攻吴战役准备 定计备战写诈降书 施火攻计满载火药 借东南风知己知彼经过结果 火烧赤壁百战百胜火船

11、冲草 大火漫天骄兵必败带兵追杀 曹军大败 本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记述 提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 指挥正确 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 弱方可以战胜强方的战争规律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开头 助画方略 写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 战前的决策 第二部分 进 与曹军遇于赤壁 一结束 写孙刘协力破曹军于赤壁 战争的实况 这两个部分 前者详写 后者略写 作者之所以这样剪裁材料 是为了突出战争中思想策略的重要 而战争实况只是用了证明战前孙刘方面决策的正确 运筹于帷幄之内 决胜于千里之外 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把主要的镜头推向战场 这是本文成功之处 显得不落俗套 用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鲜明特点 本文中对

12、话部分约占了一半的篇幅 对孙 刘 曹三方的情况及战事的发展 很多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叙述出来的 特别是曹操的活动 几乎全由诸葛亮 鲁肃 周瑜的谈话告诉读者 这就在叙述上节省了很多笔墨 同时 这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也就跃然纸上了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 整个战役涉及孙 齐 曹三个方面 事件繁 人物多 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 解题思路赤壁之战由孙 刘 曹三方参加 刘备军事力量小 不是抗曹的主力 而曹以重兵威胁 孙权在劣势下 虚心听取各意见 作出正确决策 最后以弱胜强 因而作者详写了孙权方面 以孙权一方为主 兼及其他两方 这就突出了重点 拓展 赤壁之战 三国形成时期 孙权

13、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 在长江赤壁 今湖北蒲圻西北 一说今嘉鱼东北 一带大败曹操军队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决战 赤壁之战对当时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曹操势力不复再有南下的力量 孙权在江南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刘备乘机获取立足之地 势力日益壮大 三国鼎立的形势就此造成 赤壁之战 曹操自负轻敌 指挥失误 加之水军不强 终致战败 孙权 刘备在强敌面前 冷静分析形势 结盟抗战 扬水战之长 巧用火攻 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在赤壁之战中 孙权与刘备两大集团表现出卓越的战略筹划与灵活的作战指导 第一 在敌强我弱 分则俱亡 合则势强形势下 精诚合作 结成政治 军事同

14、盟 形成一股可以与曹军抗衡的力量 第二 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 针对曹操骄傲轻敌 舍长用短的特点 利用地理 天时方面的有利条件 欺敌诈降 并果断采取 以火佐攻 的作战方针 乘敌之隙 予其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第三 在实施火攻袭击成功的情况下 不失时机地率领主力舰队横渡长江 乘敌混乱不堪之际 奋勇打击曹军 奠定胜局 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 扩大战果 夺取荆州 反观曹操 虽然他久历戎行 战绩辉煌 但在赤壁之战中却屡犯战略 战术上的错误 一是轻敌冒进 率意开战 二是弃骑用舟 舍长就短 三是在作战部署上又犯连结战船的错误 四是对敌手可能实施火攻的情况茫昧无知 轻信诈降 疏于戒备 终于导致了可悲的失败 曹操赤壁兵败

15、之谜 近些年来 有论者提出了许多关于火攻论的质疑 他们认为曹操之所以会失败 是因为军队遭遇疾病温疫 导致战斗力丧失 而不是由火攻造成的 更为详尽的是 他们说是血吸虫病造成曹军赤壁战败的 血吸虫论者也是根据史籍提出这一论点的 如陈寿在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中叙述赤壁之战时 并未提及 火攻 这件事 他说 曹公到了赤壁 与刘军大战 不占上风 后来发生瘟疫 士兵大部分都死了 于是带领部队回去 从曹军主帅曹操在战后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中可看出 他不承认失败是因为遭到火攻 其中写道 赤壁之战 有疾病侵袭 我烧船而退 使周瑜白捡了这个好名声 而曹操所说并不是唯一凭证 吴书吴主传 中也有曹操自己烧掉战船一说 曹

16、公烧剩余船而退败 由此论者认为 火攻一说 不足以取信 曹军失利主要原因就是瘟疫 即血吸虫病 其理由是 第一 我国古代早已存在血吸虫病 远古医书中的周易卦象便有 山风蛊 之病症 在公元7世纪初的 诸病源候论 中也有关于血吸虫病一类的记载 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地区为血吸虫病发区 尤其是湖南 湖北一带 第二 论者根据赤壁之战的时间与血吸虫病的易感染季节推断 血吸虫病的流行季节正好是曹军迁徙 训练水军的秋季 曹军从陆地转战水中 是最容易染上此病的 血吸虫的潜伏期为一个月 所以曹军在训练时期已经染上此病 数月后 进入冬季决战时期 此病也已进入急性期 致使曹军遭受此痛折磨 不堪一击 孙刘联军长期居住于南方疫区 具有一定抵抗力 曹军都是北方人 抵抗力差 所以患此病的症状严重 因而溃败 然而 血吸虫病说也有争议 新医学 1981年11期与1982年5月25日的 文汇报 就这个问题相继载文展开争论 他们认为 第一 曹操在邺而不是在疫区江陵训练水军 那里不是血吸虫病疫区 感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第二 史书确实记载曹操烧船退军一事 但烧船的地点不在赤壁而在巴丘 时间不在赤壁大战时 而在曹军兵败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