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9387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 语文 导学案 审批:主备授课学生班级课 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学习重难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导入设计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研讨预 习 案1、知识回顾:2、教材助读:3、预习训练1)、给生字注音并对加横线解词。畎( )曾()益拂()士: 拂乱:拂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曾:衡:拂:3、词类活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行拂乱( )其所为必先苦其心志,()人恒过()入则、出则()

2、 4、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古义:)举于士(今义:古义:)5、重点词语解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而后作 、征于色、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4、我的疑惑:探 究 案1、演讲安排:2、我的疑惑展示:3、阅读读课文(形式要多样)4、重点问题探究展示: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2、本文一开头为什么要先列举出古代圣君贤相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例。3、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论述,论述了什么道理?4、写个人成

3、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得出的结论句是() 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3、知识网络(板书设计)训 练 案1、片段训练: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2、训练题1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62020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3、堂清反馈反思建议(我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