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8980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必考题 共275分)24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25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

2、武帝在监察上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26 历史图1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历史图1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27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A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B雅典公民

3、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C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28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此现象说明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C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29 历史表1 名称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 美国旧金山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0年8月 上海 中国民盟 1941年3月 重庆 中国民建 1945年12月 重庆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 上海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 重庆 中国民

4、革 1948年1月 香港 历史表1为近代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据此可知A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 B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C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 D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30 历史表2 1887年 1911年 1920年 1936年 18871911年均增长率() 19111920年均增长率() 19201936年均增长率() 整个工业 11.94 29.93 54.27 105.90 3.9 6.1 4.0 近代工业 3.48 10.66 32.19 11.8 6.71 手工业 11.94 26.45 43.61 73.71 3.4 5.1 3.1 历史表2为中国

5、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A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C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D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31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A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 B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C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 D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32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

6、设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33 历史表3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南非 GDP排名(2011年) 2 9 10 6 27 人均GDP排名(2011年) 93 56 134 53 71 全球繁荣指数(2011年) 52 59 91 42 69 全球创新指数(20112012年) 34 51 64 58 54 金融发展指数(2011年) 19 39 36 30 29 经济自由度指数(2011年) 92 81 94 102 87 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指数(2012年) 1 8 3 5 14 历史表3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

7、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此可知,金砖国家A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 B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C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性 D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34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 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35 历史表4 记 述 出 处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 宋史(卷六十七) “登州地震,海声

8、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 东都事略仁宗纪 “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地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五十九) “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郡以言。彭年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 渑水燕谈录 (卷第四) 历史表4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 B宋代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发生C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D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41(25分)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

9、纲领和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 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

10、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材料二: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 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 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

11、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10 分

12、)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 1644年,多尔衮召见传教士汤若望,委任他主编新历。 1687年,法国路易十四和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了白晋等五名精通天算地舆的传教士来华。 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 1715年,康熙授意传教士德里格、马国贤致书教皇,要他选择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几人来中国以效力”。 1720年,九名技艺人才随教皇使节到中国,受到康熙的任用和优厚待遇。 159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返回欧洲后向罗马的外交官和耶稣会士学者提供了其巨著图书论中有关中国的资料。 1687年,

13、巴黎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 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稣会士在中国的考察资料汇总成的巨著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 1767年,魁奈因发表鼓吹中国政治制度的著作,被誉为“欧洲的孔子”。 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