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8969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实战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4月实战考试(二模)文综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特色小镇是指有效集合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区、特色产业和旅游景区的地域类型,建设特色小镇可以疏解过度发展的大城市的某些功能。浙江省是我国首个建设特色小镇的省份,现有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2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据此完成l-3题。1关于城市功能疏解,正确的举措是 A加快城市新区建设,迁出污染企业 B严格审批程序,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C优化产业结构,适度产业转移 D建设特色小镇,规划其为住宅区2浙江省的特

2、色小镇 A由乡镇发展而成,是农村的一部分 B独立于城市和乡镇,有特色产业的小城镇 C由小城市发展而成,是城市的一部分 D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城镇3浙江省特色小镇众多,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人口众多、素质高 C国家政策优惠 D特色产业占比高图1示意2000年、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情况。读图完成46题。4. 201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C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5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省际经济

3、差异变小 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A B C D.6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教育水平的差异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居住环境的差异 图2示意世界某岛屿地形。读图完成79题。7该岛位于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亚洲8关于该岛的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A11月至次年4月,全岛盛行西北季风,北部降水多 B5月至10月,全岛盛行干燥的东南信风,较为干旱 C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D地处低纬地区,全岛全年高温,温差较小9该岛 A地处赤道附近,无飓风袭扰 B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C受海洋影响大,静风天气多 D土壤淋溶作用强,植被稀少 图3为夏至日某地

4、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时间变化图,此地该日正午物体影长与物体等长。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地理坐标为 A. 685N 90E B. 66.5N 90E C. 21.5S 120 E D. 21.5S 150W11.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下降 BM区域内地面辐射全部转化为大气热量CP点的时刻为该地日出时刻DQ点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二、非选择题:共1 60分。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营养保健

5、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一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图4、图5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1)据图,指出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6分) (2)说明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原因。(6分) (3)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

6、冻害的原因。(6分)(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6分)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休斯顿市创立于1836年,1850年人口2000多人,棉花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1901年该市附近spindletop油井喷出石油,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至该市,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界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下滑,该市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并获联邦国防开支,同时,航天相关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美国第四走城市,人口接近200万,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学与金属制品的最大集

7、中地、著名航天中心。图6示意休斯顿市。(1)与1850年相比,指出现在休斯顿市城郊农业特点。(8分)(2)分析休斯顿市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主要原因。(8分)(3)简述体斯顿市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6分)(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43【选修3-旅游地理】(10分)甘肃省庄浪县云崖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石窟内现存大量石造像和泥塑像,人文景观众多;自然风景迷人,其境内异峰

8、叠起,云蒸雾绕,密林参天,绿茵遍地;曲径幽幽,流水淙淙,水质优良。该地与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石窟)等胜地齐名,但游客相对较少。图7示意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交通线分布。评价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44.【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1988年设立甘肃省郡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河流是河西走廊等下游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但近些年来流域内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截止2017年7月共建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部分是违法违规建设。 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水电站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文综地理参考答案1-11:CB

9、DBD CAABA D36.(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昝气温低(2分):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2分)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2分)山谷和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山谷和注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2分):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2分):山谷和注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分)(3)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2分),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2分):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

10、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2分)(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2分),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2分):冬季时堆雪(积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胶失(2分),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2分)积雪(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2)。(任答三点得6分)37.(1)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菜、花卉回艺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或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任答4点得8分)(2)重化工业问题突出: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运输量大,产能过剩等;区位优势:休斯敦市是美国南部重要海

11、港,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低,便于火箭发射;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技术导向型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任答4点得8分)(3)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政策有力支持。(任答3点得6分)43.该旅游资源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其有历史文化价值,资源游览价值高(2分):与临近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景点雷同,资源地域组合状况差(2分);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距周边城市较远,客源市场小(2分):无航空、高铁(铁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快速交通方式,交通不便(2分):与旅游相关的食、宿、购、娱很少,基础设施缺乏或不够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差(2分)44.水电站大坝及其道路等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水上流失(2分);水阵截留河水,下游地区来水减少甚至断流,导致下游地区干早加剧(2分);下游地区来沙减少,土地更趋贫瘠(2分);绿洲面积萎缩,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2分);水库蓄水改变了河流自然生态,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