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8714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孔乙己 1.主题解说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2.重点突破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由于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而长期为考

2、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已经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提示二:是阶级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造成的。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就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那么毒辣凶狠,这就表明剥削者对被剥削者是多么的凶狠无情;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这就表明人情的淡薄与冷漠。3.难点攻克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提示一: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也不能确切知道他是死了

3、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大约”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提示二:孔乙己是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很合乎逻辑的,“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提示三:结尾处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和鞭挞的力量。4.结构图解 取笑新伤疤开端 讥笑总落第情节 为偷书作辩 发展故事 教伙计识字分食茴香豆断腿的悲惨高潮和结局5.学法点津“言为心声”绘人物语文老师常常说我们作文中的人“站”不起来,“走”不

4、出来,甚至文中人物连话都说得无趣无味。现在,让我们走进孔乙己一文,跟鲁迅先生学学描写人物语言的高招吧!例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例2孔乙己说道,“我的茴香豆不多了。”抓特点:比较例1和例2的加点部分可以发现,“本色”语言非常关键。一个人物所说的话要符合他的身份、职业和阅历。孔乙己一直以读书人自居,他说的话通常都是半文半白,而非生活化、大众式,鲁迅先生用一句“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即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他的穷酸迂腐。另外,写人物语言不能总是“我说”“他说”,要在“说”前添加对说话者动作

5、、神态等方面的刻画,看似是辅助性的描写手段,但会让人物更鲜活、丰满。“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表明他的慌乱,“弯腰下去”则活现了他对孩子们慈爱、和蔼的态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荤菜( ) 附和( ) 阔绰( )颓唐( ) 羼水( ) 绽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B.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C.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婉惜的样子。D.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3.用恰当的词语或四字短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1)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

6、有这样阔气,生活奢侈。( )(2)他的眼色,很像真诚地请求掌柜,不要再提。( )(3)孔乙己立刻显出精神委靡、心神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外面的短衣主顾,即使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但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C.孔乙己一到店,喝酒的人便都所有的看着他笑。D.为了避免不再遭到嘲笑,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5.课文中运用了不少的省略号,化无声为有声。其作用分别有:表示话未说完;表示内容省略;表示说话时被人抢白;表示意思的跃进;表示

7、话题转换等。下面句中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2)“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4)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6.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

8、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7.鲁迅是中国文坛的巨匠。他逝世时,人们献了很多挽联。请揣摩语境,将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莽原奔流噩梦野草而已填在下面横线上,使之成为一副工整的对联。踏 、刈 ,热风 ,一生 ;痛毁灭、叹 ,十月 ,万众 。8.“鲁迅作品复习”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列成一张表,布置了三项学习活动,请参与。(1)活动一:经典重温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作品中的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七年级上册:风筝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八年

9、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九年级上册:故乡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2)活动二:观点争鸣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见下),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陈述理由。 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一 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生命的路)(3)活动三:薪火相传在鲁迅刚刚

10、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面所列举的六册中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阅读课文“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完成下面的题目。9.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10.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生活状况?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11.选文中和前文丁举人毒

11、打孔乙己这一情节相呼应的语句是什么?12.请你结合阅读选文的感受,完成下面的阅读批注。通过文章中一再出现的“笑声”,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作者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人为什么对自己的同类那么冷漠?(河北中考)五猖会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 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

12、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

13、,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

14、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3.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