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8525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命题人:唐志海 审题人:余梦华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 B宣扬君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C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 D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2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说明盐铁官营A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 B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 D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3唐

2、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A田制已遭到破坏 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4“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这段描述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论的概括 B发展具有偶然性 C形成了完整体系 D只注重生产经验5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

3、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据此可知黄宗羲A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 D改变了儒学的本质6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7一部英文著作中原文有这样一句:“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其中Cheng Kuang Ying是指郑观应,Emperor K

4、uang Hsu是下列哪一个皇帝A康熙帝 B光绪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81883年申报记载:“上海为通商大埠,西人之处此者最多,华人类多效其所为至于坐马车、登轮舟,华人亦皆以为乐,甚至雪茄之烟衔于口中,弹子之房游于暇日,大餐之馆座客常满,左手持叉右手执刀,以恣大嚼者,皆华人也。酒则香饼(槟)茶则加非(咖啡)日用之物皆以一洋字者为佳。”这反映出A物质生活方面“以洋为尚”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百姓物质生活普遍西化 D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9某学生根据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 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

5、,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背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九、惟若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A宣扬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唯一路径 B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机C主张实业救国,实现富国强兵 D谴责专制君主,否定儒学正统地位101924 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

6、本。”其阐述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11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 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1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际上采取的是“城市教育靠国家、农村教育靠集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状况A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状况相适应 B体现了追求城乡公平的教育政策C是“左”倾思想在教育领域的

7、体现 D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育13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14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8、 D贸易规模的扩大15“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A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C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16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回顾人类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未来发展潜力的探讨上,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世俗之风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人文主义A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 B倡导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C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需求 D明确提出反对基督教的要求17 “(它)是经典力学

9、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指的是A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B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C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化而来的 D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8据剑桥欧洲经济史,在1795年,英国最著名的铁工开办费也只有几千英镑。但20世纪初,英国沃尔金顿钢铁公司的创办资本已达230万英镑。这一变化A反映了提高科学技术的需求 B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C体现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表明欧美放弃了自由主义思想19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

10、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20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21“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

11、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A满足战争需要 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推动农业发展 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22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大国霸权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12、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23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削减公民福利以鼓励就业 B以新自由主义为经济指导思想C减少政府开支以应对经济危机 D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2419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画家认识到,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些画家抛弃了几百年来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能够体现这些画家主张的作品是 A梅杜萨之筏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亚维农少女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罗香林教授认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第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