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8252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通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啜泣(chu)悲剧(bi)尽管(jn) 爱憎(zng)B.筛选(shi)薄雾(w) 颤动(chn) 爱慕(m)C.序跋(b)奄奄待尽(yn)攀附(pn) 绕圈子(ro)D.糟粕(p)阴霾(mi)头衔(xin) 堂吉诃德(k)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A.装聋作哑周密构思放弃企图再接再厉B.融会贯通丢人显眼于心不忍出人投地C.建筑雕刻孤陋寡闻洋洋大观鸦雀无声D.外界刺激横遭摧残阴晴圆缺富丽堂皇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书籍好比食

2、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A.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C.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家的序和跋巴金现代作家B.读堂吉诃德海涅德国诗人C.论语孔子春秋D.永远新生吴冠中当代油画家、国画家5.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4分)书籍是什么?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说:书籍是。6.综合性学习。(6分)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

3、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心灵,学校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民族,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读书的成语,请你至少写出两个。(2分)(2)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并简要说说你的推荐理由。(1分)(3)有人认为,现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今后网上阅读将会取代传统阅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

4、周昉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毫无异议,古老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但哪一时代哪种风格能代表传统呢?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近亲婚姻导致衰颓,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经历过孤陋寡闻的时代,引进外国艺术是新鲜事,但外国传统犹如中国传统,都是在不断地反传统中积累形成的,要识别精华与糟粕并不容易,取哪样的经呢?往往深入宝山空手回,还自以为是地妄想将西方现代艺术一脚踢死,对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现代中国人同古代中国人有距离,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也有距离,

5、哪种距离更遥远?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筑、雕刻、绘画的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正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并又促进了潮流的正向发展,因在大观中,在比较中,提高了人们的识别力。人情的共性决不会埋没艺术的个性,正因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但是短暂的,绝非艺术创造。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7.“反传统”“反反传统”

6、“反反反传统”均是动宾短语,请分别指出各自的动词和宾语。(1分)8.文中加点的句子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9.杨贵妃是哪个时代的人?刘姥姥是从哪个作品中走出来的?(2分)10.选文最后一句话(画线句)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11.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冯友兰我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

7、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现在我们所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在读的时候,还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8、。当然,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要过河拆桥。然而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

9、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12.本文阐述的读书观是什么?(3分)13.文中说读书应“精其选”,作者推荐哪一类书应精读?精读的方法是什么?(3分)14.文章标题“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具体指的是什么?“过河拆桥”一词有何妙处?(4分)15.品味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三)(20

10、20江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 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

11、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

12、包容。东亚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勳”的笔画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画少、字画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画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動”。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

13、么“動”起来?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勳”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画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画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繁杂;“子”笔画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画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

14、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随着年龄增长,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注】九宫格: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動:“动”的繁体字。爨(Cun)宝子:人名。后文“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弘一:人名。16.文章回忆童年的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4分)_1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_1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_19.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