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足迹 导学案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2658082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足迹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长足迹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长足迹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成长足迹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成长足迹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长足迹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足迹 导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时间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2、。课题 成长足迹内容简说: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从王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的别具一格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讲

3、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作者在激励下成为作家,表达了自己对老师、母校的感激之情。课题 依依惜别内容简说: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是翁钦露写给老师的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给校长的建议这封建议书语言恳切,表意清楚、透彻。作者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馆的建议。同学录是一首短诗。这首诗也是一封情味浓浓的倡议书,鼓励同学们动手制作一本班级同学录。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学生写给学生的。学习目标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

4、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 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2.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学习重点1. 通过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 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课时分配成长足迹78课时依依惜别78课时教法与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

5、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活动目标】 1通过实物、实例、照片、档案等资料的梳理和展示,激起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眷恋之情。 2通过阅读和讨论,初步了解本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和任务,合理组合和安排系列活动,制订出切实可行而有创意的综合性学习班级和小组活动计划。 3初步讨论和交流计划,借鉴别人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心活动】制订和交流综合性学习小组班级和活动计划。【活动流程】 一、回味,唤起眷恋之情1.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我们在一天天地成

6、长。当我们学完了前五组课文之后,同学们,这意味着什么?2.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3.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 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4.今天,我们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已经不再依偎父母,已经完成了小学学业,现在我们又是什么心情呢? 二、展示,激发任务驱动1.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2

7、.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好不好?三、阅读,拟订活动计划1.你想在这次活动中做哪些事情呢?2.请大家浏览活动建议后,将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罗列出来。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 可以以个人形式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宜于集体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想一想,除了活动建议里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什么活动?4.上学期开展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就已经尝试着制订个人和小组活动计划,想一想,我们的计划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方式、参加人员及分工)5.交流、展示、评议、调整、修订计划。“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活动阶段

8、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招集人预期效果“成长足迹”板块1.难忘的启蒙【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学习难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板书:知识 做人)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难忘的启蒙)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一)抗日演讲1.哪些段落

9、写了抗日演讲?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4.齐声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老师们的英勇的爱国精神。(二)两次批评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2.指名交流“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

10、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板书:勤勉)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表现老师对我的批评的语句。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三)宽容逃课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四)首

11、尾段落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4.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

12、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 2.播放歌曲。2.老师领进门【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文段充分感知文章中田老师的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2.这

13、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指名读一读) 过渡: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如:在“我”心中田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二、细读课文,

14、感受文中情感1.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我仍然像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如:田老师的讲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2.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理解“文学的种子”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

15、的课娓娓动听? ( 理解词语:娓娓动听)(2)(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小路、村庄、炊烟、亭台以及花草等)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小结: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注意语气、语调、情感。(出示此一:衣襟儿 小喜神儿 娘儿俩 点数儿)(3)过渡: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4)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