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7752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半月考试题命题人:李秋华 审题人:王惠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

2、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2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陚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题干“”处省略的内容是A. 民主革命

3、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B. 民族革命 民主革命 政治革命C. 政治革命 民主革命 社会革命D.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历来强调治吏不求致用的顾颉刚、傅斯年等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史学研究与民族救亡密切联系,提出加强中国民族史与地理学研究,以改造民众历史观,增强民族意识。这种现象反映了A. 国民政府加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B. 民族矛盾尖锐使民族主义高涨C. 国共两党为民族大义而合作抗日D. 列强联合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5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 出国与回国的“

4、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B. 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C. “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D. 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B. 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深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7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

5、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A. 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B. 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C. 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D. 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8观察下面两幅欧洲地图,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 二战使欧洲国家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B. 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对抗趋于缓和C. 东欧剧变使欧洲国家性质和版图变化巨大D.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军亊组织9“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

6、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10“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A.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11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A.

7、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 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 政府为商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12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 “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 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 “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13明清时期,淮阳盐商在扬州、苏州建造同林宅地,相互攀比,徽商在徽州建造精美住宅,晋商建造的大院更显示出财大气粗。这可以佐证明清时期

8、A. 建筑技艺日臻成熟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重利轻义成为时尚D. 崇商重利之风盛行14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十七世纪初年,在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的参加并提供商品。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 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 沿海自然经济解体C.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D. 长途贩运贸易出现15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 区域经济发展

9、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16如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 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B. 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D.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17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靑睐。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

10、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18图表数据源于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图表数据不能反映年份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A. 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B. 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冲击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D. 中国重工业发展很快,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国家中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日本时间1887一19361889一19481882一

11、19481870一19301851一19311889一1938年均增长率0.92%2.1%2.3%1.3%14%1.5%A. 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 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20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是先从军事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民用工业,先从重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轻工业。与洋务企业相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A. 创办阶级属性不同 B. 工业结构侧重不同C. 生产管理方式不同 D. 生产方式不同21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亊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

12、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A.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C.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 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31876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

13、资旗昌轮船公司并举行换旗过户。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这表明A. 民族工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B. 洋务企业实力超过外国在华企业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D. 外国对华资本输出总额逐步减少24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A. 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B. 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C. 表现出他对中国逐渐崛起的担忧D. 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14、25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A. 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商业发展B. B. 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 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D.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