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7750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中 玉山一中 余干中学 上饶一中高二联合考试 历 史 试 卷命题人:上饶县中学 何堂远 审题人:上饶县中学 何志刚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满分48分)1表1为孔子年谱(摘要) 年份年龄大事记前5484岁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前51736岁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前49359岁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表1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 A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 B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 C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 D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2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

2、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A破坏了当时的分封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C否定了当时的宗法制 D动摇了王位世袭制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养子亲子权利相同4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与创新5.下图是1840年以后晚清巡抚满、汉官

3、员人数发生转变图,可以解释下图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注:图表中三列的前者都是:满族巡抚的数量,后者都是汉族巡抚的数量)A 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6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曾国藩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五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至高吕庙。这说明 A中体西用已运用于实践 B重视海防理念受到普遍响应 C洋务运动重心发生变化 D清朝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7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

4、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8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B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完成C反映辛亥革命彻底胜利 D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促进

5、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10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A领导阶级 B革命主力 C革命任务 D革命背景 11毛泽东指出: “(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毛泽东的这一说法A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B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C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D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

6、白处应该填入的是A南昌起义 B抗日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 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31937年9月,毛泽东发出指示:“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毛泽东在此所说的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方针”是A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敌人 B从侧翼辅助正面战场的抗战C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 D以空间换时间延缓日寇进攻14根据教育部规定,1952年下半年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学校的模式设专业。二是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旧学校所用的欧美教材连同欧美教育体系完全被否定。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欧美教育不适应新中国需要 B中

7、国开始建立高等教育体系 C苏联教育较适合新中国需要 D中国教育深受意识形态影响15“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6下表中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事件意义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十一届三中全

8、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7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C罗马法很好维护了平民利益 D罗马法已经形成了体系化和制度化18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这主要说明当时该国钢铁企业 A规模迅速扩大 B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内部竞争激烈 D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19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

9、:“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A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B取消征税特权,尊从议会许可C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20. 布哈林所钟爱的原则是:“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下列政策符合上述原则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联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新中国计划经济21. 苏联某个时期中央撤销200个管理总局和处,地方撤销93个管理局。把一部分设立在各共和国境内的中央企业

10、移交各共和国管理。采取上述工业改革措施最有可能是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22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由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23美国二战后的一份报告曾指出:“从全面的战略观点来看,日本是世界四大工业地带之一,如果被共产党阵营所利用,将引起世界力量平衡的重大变化。”材料实际上说明 A日本为保存工业基

11、础追随美国 B多极化是美国战略转移的结果 C美国力图削弱日本的战略考虑 D冷战成为日本发展的历史机遇24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会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员国。这一现象说明A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包容性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自由贸易区C北美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 D美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者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计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

12、%。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1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 均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