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57383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海上南南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测试题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8 分)(一)默写(10 分)1天街晓色瑞烟浓,_。2_,冷露无声湿桂花。3_,生长明妃尚有村。4 _,村南村北响缫车。5. 江东子弟多才俊,_。 (2)基础知识(8 分)6下列注音和拼写没有错误的 ( )A 褡裢 d lin 发憷 fch 和起泥 h 秫秸 sh jiB 弄堂 nng 毗邻 p 中规中矩 zhng 伺候 c houC 蘸料 zhn 水榭 xi 动辄 zh 竹僚 lioD 溽热 r 阑珊 ln 反刍 ch 奢侈 sh7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是( )A为 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B说 公输

2、盘不说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C之 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吾欲之南海,何如?D余 荆国有余于地 尝贻余核舟一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墨子同公输盘辩论,意在说服楚国放弃攻宋2B 公输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点C “公输盘服”可见墨子说服了公输盘,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D 公输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说明一件事物,描绘一处风景,还是刻画一个人物,都要细心观察把握特征。B 老北京的小胡同抓住了极富京味特色的胡同里的“叫卖声”来写,从这一细微处来展现胡同生活的风貌特色。C比较阅读法事将两种或多种学

3、习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的阅读方法。D比较阅读要注意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第二部分 文言诗文阅读(18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 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0本词作者是宋朝的_,是_派词人。11选择不恰当的一项( )A词的上片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表达了离愁相思之苦。B全词以“春愁”为线索展开。C下片通过沉沉饮酒,疏狂放歌来消愁,抒发了人生苦短,相思痛苦无奈的情感。D蝶恋花是词牌名,实际上任何一首词都要求有词牌。3(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 分)

4、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2孟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_。 (2 分)13翻译划线句子: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2 分)_14面对孟子第三次发问,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2 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 分)永 (1)之氓 (2)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四五氓乘小船绝 (3)湘水,中济 (4),船破,皆游。其一氓 (5)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

5、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注释:(1)永:永州 (2)氓:百姓 (3)绝:横渡 (4)中济:渡到中间(5)怠:疲乏无力415解释加点词(2 分)(1)何不去之 ( ) (2)水暴甚( )16翻译句子(2 分) 身且死,何以货为? 1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其一氓”的“愚”具体表现在哪里?(2 分)18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_。 (2 分)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24 分)(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 分)(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

6、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 ,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 3 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 ,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 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

7、夜之梦。(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 年冬) ,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 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 17 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 ,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5手

8、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 ,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 ,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憷,在给自己壮胆。(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

9、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19. 选段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的深厚感情?请抄录下来。 (2分)20. 作者细细描绘老北京胡同里的各种叫卖声,写出了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 、 的特点 (2分)23.阅读第(9)

10、 (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分)21.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如(1)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2) “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3)“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6从中选择一句,结合语境,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选择第( )句,分析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 分)病人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

11、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 7 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

12、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 8 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 8 层走到7 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 12 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 14 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

13、一枝玫瑰。塑料7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 “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22开头一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 分)23文中“她”做了几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并写出这几件事的共同点。 (6 分) 共同点: 24小说的标题是“病人” ,从全文看,到底谁是病人?得的是什么病?(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