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56729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9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管理n 在明治大学读国际政治博士的李永澍shzh说,地震发生时他和大家一起下楼,然后在操场疏散,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的导师伊藤刚教授一直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n 福岛市政府公务员高成志一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波,但按照往常训练的那样,等待地震停止后,他在关闭了各种电器后才离开市政府大楼。n 地震发生时,有一中国记者恰好在当地学校上课,他写道“当地震持续了将近三分钟后,稍稍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老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n 在避难所里,老人和小孩会优先得到照顾。在仙台市上山通(等同于上杉路)小学的避难所中,有工作人员分发完食物后,才发现忘记了一名

2、老人。立即就有年轻人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这位老人。n 避难所里也没有难闻的气味和垃圾,所有进入休息区的人,甚至每一个进入避难所的人还被要求脱去鞋子,换上专门的皮拖鞋,以保持室内整洁。墙上还贴着各种指引,用多种语言写成,除日语外还可见中文、英文、韩文,甚至泰文等。同时,为垃圾袋标明分类也是必须的,即使在这种危难的时候,日本人也没有放弃垃圾分类的习惯。面对余震,日本人也表现得相当镇定,14日的深夜,余震再次袭来,仙台市役厅大楼开始晃动。睡在记者身边的日本人抬起头来观望了一分钟,见没有大的动静,又再次睡去。n 面对物资的紧缺,大家则用排队来应对。n 购买水如此,购买粮食如此,即使在加油站,即使面对几百

3、米的队伍,几个小时的等待,所有的人都沉默地等在车里,无人按喇叭,也无人喧哗。买不到东西的人也不会抱怨,只是默默地朝店员点头致谢,然后转身离开。n 1946年,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他的菊与刀一书中就这样描述日本人:“要想理解日本人,首先弄清楚日文中各得其所这几个字的意思”、“日本人做事爱循规蹈矩,这是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的。因为在日本,只要你按规矩来,你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日本作家加藤周一亦将其概括为,日本人在集团行动中发现自我的意义,不承认主张个人主义的心理要求。直到今天,“不给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常识,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乱扔垃圾等都被视作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n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

4、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n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n (一)多神信仰与多元的思维和价值观模式n “泛神信仰”,八百万神之众。n 主神和诸从神并存,自然神与社会神共存,土著神与外来神融合n 世界是多数的,世界万物都具有价值,世界的原理也是多数的n 不是一种取此就必须废彼,或者非此即彼的“二者择一”的原则,而是一种此亦彼亦、二者融一、“和平共处”,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的原则。n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方面表现为旺盛的摄取欲和较少抵触的吸纳精神,表现在宗教观上则为多

5、元信仰。n 日本的佛教可以娶妻生子,饮酒食肉,日本人的家中可以同时摆设神龛和佛坛,初生时参拜神社成为“氏神之子”,结婚时进教堂举行基督教婚礼,死亡后请僧侣诵经行佛教葬礼,皆习以为常等,就是这种多元信仰的表现。n (二)更重视祭祀的宗教行为模式n 神道教既没有创始人也没有教义,而且也没有神的教导和严格的戒律。n 在万物有灵论信仰观念的支配下,日本人所谓的神事活动全年天连续不断。n 由公家朝廷和武家政权遗留下来的全国性祭祀或典仪活动,一年之中就有237项,全国民间的大小祭祀活动更是不计其数,仅仅一月份就有464项。n (三)强调地缘性的氏神信仰和集团性n 家族氏神n 部落、地域氏神(“镇护神”、“

6、土产神”)n 8-12世纪日本大量出现以地名为姓氏的现象。n 氏神信仰的最大特征是比起血缘更重视地缘性结合。n 在这样的氏神信仰下,人们为了祈愿共同体的稳定发展和自己及子孙的安全幸福,积极参加共同体组织的各种“祭”或“氏神讲”,而祭祀活动又反过来强化集团的权威和神圣性,使人们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束缚个人欲望而服从集团的意志,以免被实行“村八分。n 日本人比其他民族具有更强的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及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应该说就是在这种氏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n 2、家的概念与中国不同!3、规则与自律意识n 日本是地铁极为发达的国家,在东京和大阪,地下都是空城,从地面上任何一栋高楼往地下走,

7、都能通向地铁车站。去往较远的城市时,还有高速的新干线。但无论是在拥挤不堪的地铁车厢里还是在新干线的火车上,都见不到一点垃圾。在车站站台,会经常看到人们手里拿着饮料空罐、废报纸等各种垃圾下车,并将这些垃圾分好类后投进垃圾箱。记者曾在地铁车上看到一位父亲拿出纸巾给感冒的女儿擦鼻涕,擦完之后,坦然地将那沾满鼻涕的纸巾放进了他的公文包里。n 排队是日本的一景。乘车排队、在公园里游乐排队、去餐馆吃饭排队、上厕所也排队。记者在大阪住宿的格兰维亚大饭店地处市中心,在地下购物和乘车的人十分繁多,饭店一楼的厕所也就常常排着长队(在日本,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厕所都免费向社会开放)。到此“方便”的过路人只要看见厕所

8、大门外有一人等候,就会跟随在后面排队,从里面出来一个再进去一个,那安静和耐心的样子很难看出来是急着上厕所的。在日本乘滚梯也排队。所有站在滚梯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靠左边站立,留出右边的通道给那些在滚梯上还要行走的人。n 在街上有一个有趣的景象是许多女孩提的手包都是没有拉链的。手机、钱包、照相机等一览无余地放在敞着口的包里。女孩们就拎着这样的包挤地铁、逛街。与此相同的另一个景象是,在东京和大阪,地上地下都是鳞次栉比的小超市,里面的商品一直摆到了大门外,既没有工作人员看守,也没有防盗磁、防盗门之类的仪器把守,但据说失窃率并不高。n (四)注重现世n 神道教的第四大特点是注重现世,认为现世比隐世更有价值

9、。如果把时间坐标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进行价值判断的话,那么神道教属于强调“现在”的类型。神道教主张人死后由现世进入隐世,即成为神,但其仍然是为现世的人而存在的,并没有佛教那种所谓“因果报应”之说。n “没有宇宙造物主,没有灵魂不灭,死后一切皆无”。n 织田信长n (五)活神论n 神道教将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定为各氏族神的神祖,天皇为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子孙、各氏族守护神的最高首领、国家神道的最高神,并且是“现人神”。这神国家神道的主旨,在明治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文规定下来,赋予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总揽统治权”的绝对权威。再加上以忠君爱国为主旨的教育救语的宣传教育,天皇成为日本民族、国体、国

10、运的象征,人神一体的最高权威。在这种信仰形态和二战结束前“天皇主权论”的政体下,信仰天皇就是热爱所谓的“神国日本”,“忠于天皇即忠于民族和国家”。因此它使天皇无论在明治维新时期,还是在军国主义化对外侵略的过程中,都成为日本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由此也就形成了“忠德至上”的绝对性伦理价值观。n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影响n (一)社会结构n 1、天皇万世一系中國與日本歷史年代對照簡表1中國與日本歷史年代對照簡表2n 天皇年谱n 2、等级制度n 天皇n 天皇之下:士农工商n 武士阶层:将军(幕府)、大名(藩主)、旗本、御家人、陪臣。n 农工商n 日本民族的性格也好似在这样不容有失的等级制度的约束下

11、日渐形成的。人们被教化得绝对服从和信赖这种被分类和区别的手段,好比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纲常”,说白了就是一种人造的规律。大和民族虔诚地相信只要小心翼翼地按照这一套规律办事、生存,祖祖辈辈地沿袭下去,天皇“统治”下的日本就能千秋万代地存在着、发展并繁荣起来。n 等级制之于日本如同民主制之于美国是自然而且“天经地义”的。他的森严在于其有大量的律例去细致且不嫌繁琐地规定不同阶层其生活形态的方方面面,使得阶层与阶层之间泾渭分明,各自在这种约束下找到各自的归宿,并按与本分。“自重”、“不得逾越“是所有人生活的共同原则。n 小案例:国内有个留学生回国来了,这位老师就代替这个同学在日本的餐馆里洗盘子打工赚

12、钱。他说在日本等级观念是没有办法的事,餐馆里面有两个人洗盘子,就有等级,资历老的人老骂另一个资历浅的,老欺负她,中国这位老师去了以后就想打抱不平,帮这位资历浅的洗洗盘子,结果资历老的日本人就连中国老师也一起骂,这是她该干的活,你凭什么帮她?n (二)影响n 1、各司其职n “每个事物生来都肩负着它的使命。”n 机器民族n 工蜂民族n 2、无条件服从上级n 3、忠诚于组织n 小资料:n 日本企业文化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对叛徒的惩罚,当然叛徒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日本大的企业是不鼓励跳槽的,一个人如果跳槽,那么你的记录你的信用将会丧失,一般来说,大企业的员工流动出去以后,大企业之间是有君子协定的,这个

13、人敢于背叛他的企业那么他就会背叛我,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大企业里待不下去活不下去想要背叛的话,最后只能从一个大企业到一个小企业去,只能是这样。n 4、快速走上现代国家的道路n 有社会协商和制约机制n 等级制下的日本民族基本安分守己,在找到其归宿后,各阶层会听从居其之上的阶层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去履行其义务以求达到目的。有人把日本国比作一个大作坊,各阶层的人好比按不同工序在日复一日地进行重复劳动的工人。我则把日本比作一块精密的手表,各阶层的人比手表中的不同部件在有条不紊地衔接配合着,使得指针得以转动,他们都是那样被有机地结合或者说是严密地分工,使得他们很容易团结一致地朝着目标进发。这正是日本为何能在二

14、战结束30年后崛起的重要秘诀,正是等级制起的作用。四、樱花与爱美n 日本人爱花,尤爱樱,那是摆脱了功名羁绊的纯然审美。不若中国人“知生”之义的“尚梅”,那是与死相遇并企望之,得生命本质。落花一瞬,没有工整精确和理念逻辑,也没有大义凛然和刚直不阿,但却是日本人推崇备至的美之巅峰。1、爱美的原因:n 崇拜自然n 中国文学的影响n 忧患与危机意识n 缺乏自信:对于“行而上者”,遥望几眼,以为高不可攀难以企及,便以审美之眼,回头观器,于器物之中求具体之道。日本人,作为个体,从来没有如此自信。他们选择了即物求道,于一事一物,一点一滴中。n 樱花真谛:短暂而美丽,刹那之响、永恒之寂n 2、爱美的表现:n

15、衣着光鲜,每天花一小时整理头发常见;n 冬天穿短裙;n 每天上班,先打扫店面、门前、门前马路,摆上菊花;n 日本菜:五彩斑斓,视觉盛宴;n 注重包装n 追求纯美,有洁癖,酷爱洗澡。他们会在道路两旁自发的摆放菊花,生活追求的非常美。另外,吃饭也是非常美的,建筑非常灵动、精致。对周遭的世界追求纯美,我们可以设想,他们对待自己手里的作品,对待自己的工作会是什么态度。五、武士道与耻感文化n 1、何谓武士道n 所谓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武士们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n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称为叶隐(hagakure),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n 叶隐所表现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一般人对生命执著,武士道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梦幻。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来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武士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这是日本武士强人一等的道德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