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6508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海二中2020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陈民田 第卷(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

2、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

3、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公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

4、,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

5、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的体内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很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外来细胞或者简单有毒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它器官

6、。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了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出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科学家虽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目前已知的是,它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这种记忆的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能记住5至7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好在

7、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就是这么几位数。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只要稍稍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3.根据文意,划线的“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相对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由于遗传记忆是天生的,它的信息量比神经记忆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

8、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催科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

9、,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10、?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注:催科:催办缴纳赋税。抚字:安抚体恤。阳城:人名,唐代清官。枵(xio)腹:空腹。躧(x):踏。蠲(jun):减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比岁:连年。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 C.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

11、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第卷(共129分) 四、(34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

1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注:丈人:老人。蓧(di?o):锄草的工具。芸:通“耘”。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分)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2分) (2)用自己的话概述荷蓧老人的观点。(3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分) 渭城曲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填空:从流派风格上说,王诗是属于田园诗,高诗则是诗;从篇幅字数 上说,两首诗都是格律诗的

13、。(2分) (2)简答: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可是流派风格不一样,却有很多的不同点,请加以 比较阐述。(不少于2点,4分) 10.默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李白蜀道难) (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亲朋无一字,。(杜甫登岳阳楼) (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孟子梁惠王上) (6)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以刺世事。, ,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11.中外名著简答:(1)、(2)题必选一题,(3)、(4)题也必选一题。(10分) (1)简述方鸿渐这个人物。 (2)

14、简述围城中的三闾大学。 (3)简述匹克威克阅兵场遇险的故事。 (4)简述匹克威克的婚约官司。 五、(15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忆刘半农君(有删节) 鲁迅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