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5295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崧舟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发表于 2008-3-3案例一感性教育的重要性走到离伯父,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怎样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师 1: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或问家长来理解,扫除学习障碍。课堂上,老师提问了三个学生,三个学生答得一字不差,教师才满意地点点头。师 2: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去学习,理解。 (1)闭眼想象,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修饰的脸?(2)学生回忆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外貌、脸色、头发、嘴唇上的裂开的血痕、脸上的精瘦等来描述了生活中几个饱经风霜的形象。 )

2、 (3)从这张脸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第二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是这样一位车夫,就是这样一位饱经风霜的车夫,就是这样一位地位低下的车夫,就是这样一位身体虚弱的车夫,假如当时你就在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群情激奋)你们很有爱心,乐于助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做的?课后突然袭击调查:一、 在括号里填上形容脸的词语,要恰当,填得越多越好。( )的脸经过调查,能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师 1 的班级有 19%,师 2 的班级有 94。3%二、 仔细观看“父亲”这幅油画,描述“父亲”的这张脸会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修饰的:师 1 班级中有 9%,师 2 班级中有 91%我们不难看出师

3、 2 的做法是感性的。尽管数字是冰冷的,但数字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火热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牛津大学的一句校训:一个人学习得越多,他就知道得越多;他知道得越多,他忘记得就越多,他忘记得越多,他知道得就越少,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呢?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是什么”也这样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把在学校里所教的忘记得只剩下的那点东西。一篇文章,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它更始感性的挥洒。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 。理性泛滥:含义解释,强化理性;情节分析,张扬理性;要点归纳,磨练理性;主题概括,培养理性;语料记忆,锤炼理性;机械练习,值更理性。其结果是,语文的形象被淡化了。语文的情感被稀释了,语文的直觉被斩断了,语文的

4、想象被禁锢了,语文的灵性被扼杀了。理性:理智、逻辑、抽象、意志、知性;感性:感情、直觉、想象、形象、灵性,只有感性与理性的协同发展,才能培养出一个个健全的人。什么是感性教育?是对人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乃至无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师 1 采用的是纯理性教育。师 2 采用的就是感性教育,实践证明,感性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精神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感性的语文教育是什么?感性的语文教育,是形象鲜活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真情洋溢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智慧灵动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个性张扬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潜能勃发的语文教育。案例

5、二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歌理性教学方法:(1)自由读,看看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2)这么多这么美的水,我们一起来读读它,好吗?这种方法是机械的,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这种方法是僵硬的,用自己的语言去体会课文含蓄的语言。感性的教学方法:(1)自由读,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读,一定能读懂这段话。 (2)读这段话 时,你们眼前好象出现了什么情景,看到了什么图画。 (3)出示水乡图(4)把图画和文字对照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5)全班交流。 (我仿佛来到了水乡,看到了那里的水多,小河、渠道纵横交错;我多想捧一把水来尝尝;我来到了小河旁

6、,微风轻轻吹来,河面上荡着波纹;我站在小河旁,水很清,我一眼就可以看见水底的小鱼、水草;) (6)你来到小河旁,池塘边,你最想做什么?(画画、尝尝水的味道、拍照、唱歌) (7)老师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讲,这段话你们自己读懂了,读得那样有滋有味,读得那样富有情趣,真好,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段话,希望这段话能进入你们的脑海,希望这段话能转化为你们脑海中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水乡图画。在这段教学设计中,有学生想象的放飞,有学生感情的投入,有学生真情的洋溢,有学生激情的飞扬。语言到位,语言惊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语言、精神、语言与精神的立体性的发展。案例三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不知看哪一处好。威尼斯的

7、小艇 以前的教学方法:我今天不教,你们自己也能够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将这段话整理成一份提纲或一个板书。改进后的教学方法:(1)读(2)四人一组,分一下角色,一种是船夫,一种是游客。船夫要招揽生意,通过自己的吆喝,吸引游客到你船上来,游客有什么问题尽管询问船夫。 (3)指名三个船夫上来招揽游客。A 、快上我的船喽,我驾驶船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快” ,15 岁子承父业,就干起了船夫这一行。我在来往船只很多,速度极快的时候,都能做到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我驾驶的工夫是相当过硬的,你选择上了我的船,你就做了时间的主人。B、各位游客,快来看喽,这就是我的小艇,它又美观又舒适,我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

8、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船尾微微翘着,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大海中的一条银蛇,你选择上了我的船,你就享受到了旅游的快乐和幸福。C、各位游客,刚才两位想说的就是我想说的,他们所说的,我这儿都具备,我想补充一点:我驾驶小艇绝对安全,在拥挤的时候,我能穿过去;你们看是极窄极险的地方,我能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我驾驶小艇已经 30 多年了,从没出现过一次事故,各位游客,生命是最重要的,你选择上我的小艇,就选择了安全。(4)游客提问。A、请问二号船夫,能否给我解决船晕的毛病?B、请问一号船夫,我是一名医生,我的病人生命垂危,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将我送到?C、请问三号船夫,我是一个中国游客,第一

9、次来威尼斯,你能都为我这个游客做免费的导游?没有僵化的分析,没有烦琐的提问,没有纯理性的探讨,但是孩子们在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环境下面,很自然地学懂了这段话,把自己置身于威尼斯,把自己当作船夫和游客的时候,这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画面,是情景,是意境,是想象,语文呼唤形象鲜活的感性教育。案例四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双眼。我的战友邱少云师:读书。通过读,看能理解“我”的哪些心情?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紧张” “担心” “痛苦” ,还有一句话体会不出。师:行了,这种心情就是“矛盾”的心情。你们看:紧张 担心 矛盾 痛苦,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变化。感情是风,感情是雨,感情是一团火,感情是一锅

10、粥,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 ,感情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感情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把感情分析得支离破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感悟。案例五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付出血汗和生命。万里长城(1)自读。 (2)长城建造的年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学生回答后归纳:当时科技落后,百姓贫穷,战火纷飞)再读。 (3)在这成千上万的古代劳动人民当中,你仿佛看到了谁?(孟姜女的丈夫,驼背的老人,衣衫褴褛的小孩)再读。 (4)是啊,在这成千上万的修筑长城的人当中,有刚从前放打仗回来的战士,有刚结婚没几天就要跟妻子告别的丈夫,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面黄肌瘦的小孩,正是他们,

11、正式这些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用他们的生命才筑就了这万里长城,所以,在老师看来,万里长城与其说是用千万块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堆砌起来的,想想他们,想想这些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你又会怎么读这段话呢?语文呼唤真情洋溢的感性教育。案例六小珊迪需要钱吗?你是从哪儿体会的?生 1:从“身上只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2: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3:从“为了使他们不再纠缠”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4:从“啊!请,我饿极了!”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5: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

12、钱。生 6: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7: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8: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了”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9: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谁来照顾你呢?” 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生 10:照一般的情况看,小珊迪应该在大街上卖火柴吗?他应该在哪里呢?他还需要些什么呢?和我们现在的情况作比较,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案例七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 1:学完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天那么冷了,老头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生:我觉得这首诗是假的?天那么冷,

13、冰肯定很厚,他怎么钓鱼呢?师 2:天那么冷,老头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老人真在钓鱼吗?生 1:老人是在磨练意志。生 2:老人觉得很孤独,而且诗中已经体现出来了。生 3:我认为老人在欣赏美景。生 4:我认为老人正在钓一个春天。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再远吗?师 2:是啊,这首被称为唐人五绝之冠的江雪 ,是柳宗元政治仕途发生变迁,自己被贬以后写的,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范仲淹曾经写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柳宗元被贬之后,就在磨练意志,就在期待着政治仕途的春天的来临,当然,被贬之后,内心自然是孤独的。语文呼唤智慧灵动的感性教育。案例八它要是高兴啊,抓痒。

14、我们家的猫师:“蹭”是什么意思?生:摩擦。生:轻轻地摩擦。生:温柔地、小心地、轻轻地摩擦。师:“用身子蹭” ,还蹭出了什么?生:可爱。生:顽皮。生:天真。生:乖巧。生:对主人的亲密。生:蹭出了与主人的深情厚谊。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就像是猫的爸爸,小猫就像是老舍先生的孩子。语文是自由精神的载体。鲁迅先生曾说过“一部红楼,单思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到意,道学家看到影,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蛮,流言家看到宫闱秘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少年读书如戏中挥月,中年读书如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语文呼唤个性飞扬的感性教育。案例九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地吁了一

15、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背篼师:自己读这段话,看看你对这段话中哪个词有感觉?生 1:“沉甸甸”体现出山里孩子干活非常辛苦。生 2:“吁”体现了山里孩子干活挺累的。生 3:“一捧”表示山里孩子很大方,尽管他很累,尽管他也很爱吃山柿子,他还是捧出一捧给邻家的小弟弟吃。生 4:“围上来”体现出山里孩子跟左邻右舍的弟弟妹妹关系好,所以他们才会围上来。师:你们都有自己的感悟,但有一个字,你们千万不能轻易地放过去?用“吁”而不用“叹”,你是怎么体会的?从“吁”字体会出山里孩子有什么特点?生 1;从“吁”体会出山里孩子很勤劳。生 2:从“吁”体会出山里孩子很能干。生 3:从“

16、吁”体会出山里孩子内心很快乐,尽管很累,但有了那么多收获,所以“吁了口气” 。生 4:从“吁”体会出山里孩子成熟懂事。生 5:从“吁”体会出山里孩子孝顺,上山打柴采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语文呼唤个性张扬的感性教育。 案例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只有一个地球师:(1)自读。 (2)再让三、四名学生读。 (3)看录象(配合画面音乐) (4)再读(表情严肃,语气低沉)读了这段话,你是不是有什么感触?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生 1:北京的沙尘暴跟人们乱砍乱伐有关系。生 2;我家附近有条河,用以前跟现在的情况作对比。生 3:城市摩托车太多,空气污染严重。生 4;以前的农村生活,能听到蛙声,钓到黄鳝,现在滥用农药后的情况。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想想我们周围环境的变化,再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再读这段话。师:是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建议、全班同学创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