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球同时落地5.9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652818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球同时落地5.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个球同时落地5.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个球同时落地5.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个球同时落地5.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球同时落地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球同时落地5.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程景红第一课时需完成:1、认识“略、辩、磅”等 15 个生字和“胆大妄为” 、 “固执”等词语;2、读熟全文(不唱读、有感情读),理清文章脉络,知晓大概内容。课前交流:一、 (先书课题)整体回忆,引出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读课题) ,看着课题,你能说说这课讲了件什么事儿吗?(如果学生回答比较详细,提示学生用“谁?做什么?证明了什么?”来说简洁)二、认识伽利略(读课文第一段,抓住“很不寻常” )1、你知道伽利略是什么样的人吗?(学生回答)2、出示第一段,谁是朗读冠军,来介绍介绍伽利略(你的表现就可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觉得是哪个词?(书

2、:不寻常)3、 “寻常”是什么意思?(普通,平常,与大家一样) “不寻常”呢?(不一般,与众不同,特别,大家这样,唯独他不一样) ,这词本来是说谁的?你从这段文字的哪些地方看出了他的不寻常?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伽利略?(聪明的伽利略)过渡: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写了他的“不寻常”三、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觉他“不寻常” ,作上记号,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一) 、学生汇报觉得不寻常的地方。 (表扬孩子能找到,也不寻常。 )(二) 、体味“不寻常” ,了解伽利略。1、伽利略产生了什么疑问?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 1

3、0 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栓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着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1) 、师生配合读(引读) “如果这句话是。 。 。 ,那么。 。 。 。但是。 。 。 。这样。 。 ”(2) 、 “这句话”指的是哪句?(出示亚里士多德话: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中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a、你觉得亚里士多德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轻的落得慢,重的落的快,球越重,落下的速度越(快) 。球落下的速度跟它的重量有关。b、问

4、:当时哪些寻常的人对亚里士多德及他的说法是什么态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a、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到了什么程度?(书:信奉,你觉得信奉是什么意思:信仰敬奉。 )b、你还从这段文字的哪些地方看出了人们的“信奉”?(1、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可以改吗?2、责备:读、抓反问句连续两个问句是真问吗?而是“责备” ,该怎么读?生读责备的话,提醒语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强调不容许违背)师:也就是说如果亚里士多德说东,寻常

5、的人们也会跟着说东,如果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方的,寻常的人们也会跟着说是方的,不管亚里士多德说什么话,寻常的人们怀疑过吗?(深信不疑)这就叫“信奉” ,现在你能给它换个词吗:迷信、深信不疑、 、 、 )c、师:这“ 信奉”就是迷信,这 “信奉”就是深信不疑,这“信奉”就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不容更改的真理,这信奉就是毫不犹豫地责备怀疑他的人。那程老师比较疑惑,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人们如此信奉?谁知道?e、出示亚里士多德资料过渡: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最博学的人”难怪人们如此信奉他,把他的话当成“不容更改的真理” ,在人们的心中,这真理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话,亚里士多德成了真理的化身。e、只要有一

6、个人怀疑,多少人责备?(所有人,如果现在亚里士多德说。 。 。我怀疑了,说不是的,人们会怎么说?大家齐读责备、质问的话语)过渡:当所有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把他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的情况下,唯独伽利略一个人产生了怀疑(书:怀疑)可见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不迷信权威)这就证明了他是多么“不寻常”的人啊!(书:!)过渡:我们再来看看伽利略的怀疑过程学生默读(静下心来,读慢点,边读边想从这句话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这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分别是什么c、第一个结论是(慢:它是怎么得出的 幻灯 )d、第二个结论是(快:它又是怎么得出的? 幻灯 ) e:是啊,同样是两个球,看作一个整

7、体与不看作一个整体,就有两个结论,有问题吗?你能解释吗? (不能解释,证明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确实有问题,但那些寻常的人对他这句话的态度却是一味地“信奉” ,而唯独伽利略对他的话做了假设和推理,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伽利略?(善于思考、不盲目信奉,敢于向权威挑战)这善于思考、不迷信权威的伽利略又是多么的“不寻常”啊!(书:!)四、聚焦试验,体悟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过渡:伽利略有这样不寻常的想法,接下来他又有怎样不寻常的做法呢?(让生找找,说说)2、聚焦试验(1)a、读句子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

8、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 b、反复与多次重复吗?反复(重复,做着一样试验,过程一样)多次(次数多)通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是什么?(让生读)这句话中“同”字出现了多次,请把带有“同”的词语用“”画出来,有哪几个?(不同的是什么?同时从高处落下了指的是时间同,同时着地指的是速度同。在读的时候注意把带“同”的字重读:伽利略反复做了 10 次试验,结果证明。 。 。伽利略反复做了 100 次试验,结果也证明。 。 。伽利略反复做了上 1000 次试验,结果还证明。 。 。师:从这反复, 多次的试验中,你又看出伽利略是个怎么样的人?(实事求是,执着)正是他这份对科学的执着再次

9、证明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2) 、消息一传开,塔下就聚集了很多的人,都是来给他捧场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a、 读句子,理解“胆大妄为”为主题做铺垫)寻常的人认为伽利略胆大在哪里?哪件事情又是胡作非为?b、感情朗读,所以围观的人有的说。 。 。 。有的说。 。 。 。 (体会语气,分组读)展开想象的翅膀:还有的人会说?(用“有的。 。有的。 。 。有的。 。 ”说话)师:这分明就是讥讽、嘲笑、挖苦,讽刺啊。 。 。师:面对讥讽,他退缩了吗?面对这嘲笑,他退缩了吗?面对挖苦,辱骂,他退缩了吗?他一心要干什么?(毅然决然地在比萨尔铁塔公开试验)这才是一个研究者的态度,敢于挑战权威,执着地追求

10、真理,这。 。 。又是一个多么“不寻常”的人呀!(3) 、师:请大家翻到课文最后一段,一齐来看看这个不寻常的人所做的不寻常的举动吧(引读)a、引读: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只见他。 。 。 。 。一会儿,人们什么反应?。 。 。 。 。大家会惊讶地呼喊什么呢?(你来呼喊学生答,师:我听出来了,你的呼喊中带着惊讶、难以置信、恍然大悟。 。 。 )大家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呼喊,是因为大家看到了。 。b、下面我们一起去看那精彩的试验吧,能带上你惊讶的呼喊吗?c、直到这时,怀疑他的人才明白,读红色的句子“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直到这时,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才明白, “原来

11、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 。 ”直到这时,所有的人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 。 ”d、伽利略在顶着巨大的压力下,公开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误的,那么,原句能不能改成“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斯多德这位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能改吗?为什么?(原句多了一个“像这样”。它告诉我们,并不只是亚里斯里德一个人说的话不是全对的,而是所有的人说的话都不一定是全对的。“像。这样”这一词更体现了作者用词之准啊!)总结:是呀,所有的人说的话都不是全对的,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就连我们的书本都不能盲目地全信,古人不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吗?五、即学即用1、老师现在就对课文产生了疑问,你们能帮我解答吗?(去掉第二,第五自然段,课文照样通顺,照样完整,但为什么还要写呢?可不可以不写?)2、学生讨论,得出:不能去,起烘托作用,说明当时伽利略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更能体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更能证明他“不寻常” )这就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侧面描写。小结:正因为伽利略如此“不寻常” ,最终才成为“17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只要同学们有一双慧眼,有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一定也能成为“不寻常”的人! 板书设计: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不寻常 ! 侧面描写 信奉 怀疑 正面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