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关于作者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辞海》1989年版)【阅读指导】这首词是晏殊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最重要的一点是属于婉约词,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上片,先写秋晓庭圃中含愁的菊花和似在啜泣的兰草兰和菊含有品格高洁之类的象征意味,这里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愁烟”、“泣露”写出了女子的哀愁(也有一说为“男子”,但考虑到宋词有男人作闺音的现象,我们还是觉得词中主人公为女性最好)“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清晨,罗幕间暗荡着一缕人能觉察得到的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里是借燕子来写人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女子敏感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双飞写女子的孤独词人用含蓄的笔法细腻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愁和心中的孤寒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时间上又从“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是因为“离别”,二是“怨”变得较为强烈。
女主人公似乎有点埋怨得无理,把不满甚至转嫁到穿越朱户的月光上,但恰恰是这种任性的埋怨,让人看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无眠的情景下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凋落树叶声响的回忆,一个“凋”字写出了景,也道出了人的心情独上高楼”的“独上”对应了上片中的“双飞”和“离别”,而“望尽天涯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一起把女主人公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人认为,一望无际的空阔境界让主人公痛苦的同时也给了她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毕竟“天涯路”的“望尽”能使她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总之,这三句话有伤别之苦与痛,但这种伤别意绪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有的是阔大的气象和高远的境界登楼远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然而,“山长水阔”,怎么能知道“彩笺”、“尺素”寄往何处?这种强烈的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更加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悲苦,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的照应,“知何处”的慨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的。
如“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这首词也不例外,也是写女子的“离恨”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桃冶艳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抒发主人公的恋情这一点在《蝶恋花》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另外,与“花间词”相比,晏殊词作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的,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有时词境甚至表现得尤其大气,体现了士大夫的涵养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这在《蝶恋花》中表现得也很明显这首词与晏殊的其他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有此等的区别,但全词依然表现着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这一总的特点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在阅读时要细加体会相关资料】一、晏殊词特点北宋刘攽《中山诗话》说:“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冯延巳词在表现“艳情”和“闲情”的同时,偶尔流露过“人生得几何”(《春光好》)这种生命有限的意识晏殊则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虽然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逸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因而他在词中反复抒发“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这类忧思而这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而这又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物质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夕阳”、“落花”两种流逝难返的意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情爱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
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二、妙文赏读(一)玉楼春(宋)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店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赏析:这首词写闺怨绿杨芳草长亭路”一句写景杨柳依依的春天,思妇与意中人分手绿杨、芳草惯用作游子思归、伤情之物,再加上送别时的长亭,更加重了离别时感伤氛围年少抛人容易去”一个“抛”字,流露出“年少”(意中人)的无情和思妇的幽怨之意夜夜思念不成梦,偶有梦境却被五更钟惊破,使得思妇又重陷现实的失望之中还有三月那斑斑细雨,犹如思妇恨别的泪水,携着离愁纷纷飘落下阕“无情不似多情苦”意含双重,一层谓意中人无情轻别而无苦,二层谓有情人重别而含苦,对比之中见出思妇的深哀剧痛一寸还成千万缕”意谓那一寸芳心化作千丝万缕,每缕皆满含离恨,犹如“何方化得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情深意浓也最后再用对比,有形的天涯地角,终有穷尽之时,只有那高后的相思之情,绵绵无绝期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反映了思妇难以言传的相思之情二)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注释〔答李淑一〕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一八九八——一九三二),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一九三○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骄杨〕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杨开慧(一九○一——一九三○),湖南长沙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后随作者去上海、武汉等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工作一九三○年十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十一月牺牲。
〔飏(yng扬)〕飘扬〔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女仙据《淮南子览冥训》,嫦娥(一作姮娥、恒娥)是羿(y异)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的长生不死药而飞入月中〔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忽然听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顿然高兴得泪流如雨〔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三)《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上阕:“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词,要参照着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来理解,但是后者的情感是先抑后扬,前者的情感是先扬后抑看到“似曾相识”之燕,一则以喜;而“怕梨花落尽”,又一则以忧而就在这一扬一抑、一喜一忧之中,突现了光阴的流转,也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心情。
所以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是景语,也是情语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燕子来时尚属仲春,梨花落后已是暮春,稀疏的绿苔,偶尔的鸟鸣,给人一种寥落的感觉;而轻飞的柳絮,也带给人一种淡淡的春愁三四点”、“一两声”、“轻”等处,用语是轻柔的,传情是含蓄的,这种“柔顺婉转”简约含蓄正是婉约词的当家本色下阕:“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诗人笔峰一转,给我们描摹了一幅清丽的“采桑图”巧笑”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了《诗经卫风硕人》中那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姑娘;而一群采桑姑娘的相遇,也将上阕词中那淡淡的春愁一扫而光,她们叽叽喳喳地相互笑谑,使春的田野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昨儿个晚上做了个好梦吧?”“才不是呢,是我今天斗草拔了头筹啦!”姑娘们彼此之间的打趣使人不觉莞尔这说明,晏殊不仅对周遭世界有着细微的观察和锐敏的感受,而且在对生活本身的欣赏之外还有着对生活的情趣,所以能通过这浅显易懂的词句,使得那样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弥满于读者的身心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诗文填空(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蝶恋花》)(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宋晏殊《浣溪沙》)2、阅读晏殊的《浣溪沙》,请说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晏殊的《蝶恋花》,完成3~4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3、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融情于景,渲染出主人公的情绪和感受B.上阙由庭院而室内,着重以景托情,下阙由室内而登楼,进一步抒写复杂的心情C.“独上”与“双飞”对比,“山长水阔知何处”与“望尽天涯路”呼应,含蓄隽永D.这首词以情寓景,以秋意的萧索反衬出离愁之苦,秋的阔远更显出情之凄清4、下列诗句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笔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映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