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652018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多才多艺的名士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根据无锡顾氏宗谱记载,顾氏祖上先后有多人出仕过孙吴和西晋政权。祖父顾毗,字子治,晋康帝时任散骑常侍,后迁光禄卿。父亲顾悦之,字君叔,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顾恺之的生卒时间,史籍缺载。根据有关史料进行考证,生年约在晋康帝建元二年到晋穆帝永和二年(344346)之间,卒年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到三年(405407)之间。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最初,他在桓温的大司马府担任参军。桓温死后,他转而依附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府的参军。殷仲堪被桓玄杀死后,顾恺之改投在桓玄的门下。直

2、到晚年,他才进入中央政府任散骑常侍,不过很快也就去世了。他的官职虽然一直不高,但颇有名气。时人都传颂顾恺之有三绝,即痴绝、才绝和画绝。所谓痴绝,是说他为人性格率真、通脱、喜欢谐谑,并带有痴呆的傻气。才绝是称赞他博学多艺擅长诗文,有才气。画绝则是肯定他的绘画技艺的。晋书本传记载了很多有关他的“痴”的故事。有些人常常为此捉弄和侮辱他。顾恺之曾把一橱珍存的画委托桓玄保存。他知道桓玄性贪,为防止桓玄做手脚,特意将橱门封个严严实实。桓玄没有动橱前的糊题,而是撬开画橱的后板,将画尽数盗走后,重新钉好。待顾恺之取橱的时候,发现画已全部丢失,他没有发火,只是说:“我的这些画大约能通灵气,好像人们能修炼成仙一样

3、,变化而去了。 ”有一次,桓玄把一片柳叶说成是隐身宝。顾恺之接到后,桓玄就往他身上撒尿,并说宝器显灵看不见他。顾恺之只好承认是个宝。其实,顾恺之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桓玄捣的鬼,只是不敢认真计较。当时,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相当激烈。桓玄权倾内外,阴险狠毒,顾恺之寄食门下,势单力薄,根本不是桓玄的对手。所以他不得不装痴卖傻,宁可受点委屈,也不在争强斗胜中做了无谓的牺牲品。桓温看出顾恺之的痴里有黠,曾说他一半是痴,一半是黠,合起来是个正常人。顾恺之的文学作品传世的并不多。能够反映他文学成就的主要是观涛赋和筝赋 。观涛赋文为: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洪流。水无涯而合岸,山孤映而若浮。既藏珍而纳景,并激波

4、而扬涛。其中则有珊瑚明月,石帆瑶瑛,雕采介,特种奇名。崩峦填壑,倾堆渐隅,岑有积螺,岭有悬鱼。模兹涛之为体,亦崇广而宏浚。形无常而参神,期必来而知信。势刚凌以周威,质柔弱而协顺。筝赋文为:其为器也,则端方修直,天隆地平;华文素质,烂蔚波成。君子嘉其斌丽,知音伟其含清。罄虚中以扬德,正律度而仪形。良工成妙,轻缛璘彬。元漆缄响,庆云被身。 本节材料主要依据晋书顾恺之传 ,下引此传者,不另注。顾恺之对于自己的文学才能十分自负。他曾说:“我作的筝赋可以和嵇康的琴赋相比。不会欣赏的人,一定会因它后出而加以抛弃;有深刻理解力的人,就会因它的高奇而加以珍贵。 ”我们从记载他平时生活的材料中,可以看到顾恺之的

5、文学修养是极深的。桓温死后,他拜谒其墓,当场赋诗说:“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别人问会稽地区的山水风景,他随口答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 ”晋书本传讲他曾与谢瞻在月下长咏,诗作到兴头,忘掉了疲倦。谢瞻睡觉去了,换个人替代他,顾恺之竟一点也没察觉。顾恺之的书法也很出色。唐人张怀瓘在书断中说:“顾长康,亦善书。 ”他的书迹遗留下来的只有女史箴图的楷书箴文。明人董其昌认为顾恺之的书法水平与王献之相当,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即是师承他的笔意。改造画风的巨匠顾恺之的主要成就是他的绘画艺术。他是至今能够见到画迹的我国最早著名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顾恺之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

6、改造画风的巨匠。在继承和发展先人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一扫古拙呆滞的画法,用自己的画笔开拓了周瞻完美、生动活泼的一代新风。顾恺之是晋初著名画师卫协的弟子。大约二十岁的时候,他推出独特风格的作品而一鸣惊人。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引述了顾恺之兴宁时期(363365)为京城瓦棺寺作画的一件趣闻。当时,瓦棺寺初建,僧众设会,邀请有影响的士大夫们来寺内鸣钟击鼓,为佛寺扬名。同时僧众还请求名士们打刹注疏,也就是为佛寺捐款。人们捐款数额皆不足十万钱,而轮到顾恺之,他提笔注疏百万钱。大家都知道他很穷,认为这个青年人是没有办法兑现的,最终要闹笑话。到勾疏的时候,顾恺之选中寺内一殿,要求僧众空出一壁归他

7、处理。他闭门一月有余,画得维摩居士像一幅,只是没有点睛。顾恺之对僧众讲:“我点好眼睛后,你们打开殿门。第一日来观看的人,每人交钱十万;第二日每人五万;第三日随便给钱。 ”僧众打开殿门后,画像光彩照人,一殿生辉,参观者拥挤不动,当天就收钱百万以上。顾恺之一生作品,数额甚巨。唐人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一书录有谢安像 、列仙像 、 庐山图 、 虎豹杂鸷鸟图等作品十七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录有异兽古人图 、 中朝名士图 、 笋图 、 荡舟图等作品二十九件,三十八幅;宣和画谱收录其女史箴图 、 斫琴图等九件;此外散见众书的作品名目还有列女仁智图等二十一件。实际数目,当然远不止这些。桓玄盗去的一厨画,则很难

8、计其数额了。从全部作品的名目来看,顾恺之创作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人物肖像、道释世俗故事,还包括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游鱼等等。所以把他称作是我国山水画、花卉画的远祖,古代画家中的全能画圣并非过誉。顾恺之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他画人物善于注意表现对象的气度和性格。为裴楷造像时,他借助细节的点缀,在颊上加上三笔毛,使人像栩栩如生。他把谢鲲画在岩石中间,用背景衬托人物豁达而又坚毅的性格。他强调描绘眼睛是画人物像的重要环节,因此对点睛非常慎重,常说传神写照,全在眼睛上了。他还讲: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由于时代久远,他的作品大部分都丧失了,流传下来只剩下女史箴图 、 洛神赋图 、斫琴图和列女仁智

9、图 。这些作品,大多是后人的摹本。能够反映顾恺之艺术风格和水平的作品当属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了。洛神赋图是以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主题绘制而成的。曹植这首哀怨婉转、撕人心碎的名篇反映了一对封建贵族青年男女在恋爱生活上所受的重压和挫折。顾恺之在画卷中巧妙地把诗作的意境在造型艺术上面加以具体化,取得了感人的效果。该图现存五个摹本,两本藏在故宫博物院,一本在东北博物馆,一本被人盗卖至美国,一本下落不明。其中故宫第一本风趣朴直,比较接近顾恺之的真迹。画卷从诗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展开了一幅幅悲怨缠绵的连环画。画家以生动洗练的线条刻划出女神“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睛,光润玉颜,

10、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的情态。到宓妃驾云车的场面,画家则用六龙齐首,鲸鲵夹毂,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创造出一种雄浑壮观的气氛。卷尾用诗人呆坐洛水,茫然若失,然后乘车归去,盘桓怅望,留恋不舍的一组画面煞住。这一画卷充分体现了顾恺之善于捕捉人物心理活动并能真实地把他们表现出来的高超技艺。女史箴图画卷长三四九厘米,宽二十五厘米,绢地横幅,分九图。它以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为画题。张华诗原有三百三十六字,是以宫廷妇女的道德规范,婉转劝戒专横淫恣的惠帝皇后贾氏的。画卷只存一百一十四字。今人考证研究,认为原画为十二段,可能因破损而被后人截取三段。这幅作品被很多人认定为原本真迹。可惜的是,在 1900 年八国

11、联军侵入中国时,这一稀世国宝竟为英国侵略者抢走,现存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是中国古代宫廷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画家巧妙地抓着了箴文的精髓,绘制了这组连续的风俗画片。第一段“玄熊攀槛” ,描写当熊而立,以身遮护汉元帝的冯昭仪临危不惧,富于自我牺牲的神态,与汉元帝惊慌失措、左右贵人惊走形成强烈对比。第二段画班婕妤不与汉成帝同载的故事,突出班氏的温良正直和成帝的尴尬难堪,并刻划出重压在舆辇之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和挣扎。第四段是全卷修补最少的部分,顾恺之以醇雅娴熟的笔致,描绘出临镜梳装的古代妇女纤丽淑婉的姿态。整个画卷的人物形象都能在动态中保持着美的均衡,给人以和谐的享受。难怪远至宋代米芾,近到明清诸家都

12、称赞它画品高古端丽,笔彩生动,气韵绝伦了。对画学理论的贡献顾恺之不但是技艺高超的绘画大师,而且还是我国第一个画学理论家。他的画学理论著作,现在保存下来的有论画 、 魏晋胜流画赞 、 画云台山记三篇,都收录在历代名画记中。因为传抄脱错,现在已很难通读。除上述三篇较为完整的论文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画论材料。概括起来说,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顾恺之主张画家必须有见识,有修养, “必贵观于明识” (论画 ) ,尤其是要理解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内心世界。他批评那些只注意追求外形美,而不注意表现对象生命力的作品。顾恺之要求画家“迁想妙得” ,把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形写神”

13、 ,活灵活现地去刻划它们。第二,他认为画家只有掌握熟练的技术,才能得心应手地创作出合乎玄赏的作品来。他在论画中说:“美丽之形(即掌握物体外形变化) ,尺寸之制(即掌握远近比例的布置) 。阴阳之数(即掌握阴阳虚实的配合) ,纤妙之迹(即掌握笔墨色彩的表达) ,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 ”他还认为画家功夫不到家, “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魏晋胜流画赞 ) 。第三,顾恺之要求画家“巧密于精思” (论画 ) ,应该郑重地精密构思,然后才可下笔。他讲究画面的布置, 画云台山记即是他作云台山图前,研究云台山图布置的一篇计划文章。第四,顾恺之把骨法、气势、神情、韵味作为作画及鉴赏的标准。四者之中,尤推神情。另外,他还主张“奇变” 、 “天趣”等等。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极大。南朝著名画家陆探微师其画法。此后,张僧繇、孙尚子、田僧亮、杨子华、杨契丹、展子虔以至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周昉等,无不摹写顾恺之的画迹,受到他的影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顾恺之生平撰述还有启疑记三卷, 文集二十卷,今不存。顾恺之另一部著作启蒙注 ,在三国志裴注中保有少许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